土,除了山西北部和陕北之外,全部都处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内。
山西北部,就是宣府大同两大边镇,陕西北部,就是所谓的陕西三边。这两处,都是典型的军事重镇、国防重镇,它们本身是不可能支撑自己的用度的,靠的是内地的输血。
而黄河的前套、后套、西套,实际上都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外。
这三处,并称河套,具体在什么位置呢?
“河套周围三面阻黄河,土肥饶,可耕桑。密迩陕西榆林堡,东至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镇,东西可二千里;南至边墙,北至黄河,远者**百里,近者二三百里。”——这段出自《明史》。
好吧,这样说似乎还是不够清楚。
其实,河套就是黄河那个几字型大弯那一块,而大弯的外侧东北角就是前套,西北角就是后套,正西面银川附近就是西套。
先不算外侧部分,内侧由于地处黄河以南,故而明人称为河南地,大致范围对应后世的毛乌素沙地、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漠与河套平原。
非常遗憾的是,明代河套由于绝大部分都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外,所以河套的降水其实颇为稀少,并不适合大规模耕种,而且河套内还有个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漠。
直到高务实穿越前,中国还在投入巨量资金在毛乌素沙漠植树造林呢。因此,《明史》里那句“土肥沃,可耕桑”问题很大,哪怕它没瞎说,也显然指的不可能是这么大块沙漠。
这么大片沙漠,你跟我说土肥沃、可耕桑,你耕一个我瞧瞧?
所以河套地区事实上只有黄河边上三块冲积平原适宜耕种,可依赖河流进行灌溉。但是因为黄河曾经改道,所以后世银川那片区域,在明代也是不存在的。
换句话说,只有几字大弯的北部一块狭长区域,是可以进行农业耕作的土地。
如果拿后世的地图来比划,由东到西,从呼和浩特到包头,再到巴彦淖尔的这一狭长地带,就是前套加后套。
前套和后套,才是所谓的土肥沃、可耕桑的适宜耕种地区,此处是传统汉地之外的一块适宜耕种的飞地。
现代人往往混淆了这两个地理概念,有些人大概一说河套就以为这个宁夏银川到榆林外的数千里地,甚至以为这一大块地都是水草丰美的人间福地呢。
总而言之,明代的真河套地区并不适宜耕种,适宜耕种的其实是黄河以北方向,套外的丰州滩一带,而其利用的也是河流灌溉。河套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