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也好,不打北线弱敌却偏挑南线张万邦部也罢,都是布日哈图为了“测试”刺刀阵成色所作出的特殊安排。
曹簠与高逸民的战术有什么问题吗?其实没有。他们只是无论如何也料不到在布日哈图这一连串的手段之下,其目的不是什么保卫西城,甚至也不是重创或击败明军。布日哈图只是想试试刺刀阵的真实威力,了解其战术特点,以便自己能有依凭来思索其破解之法。
至于布日哈图口口声声说要打破刺刀阵神话,其实也不过是战时宣传罢了。能破当然是最好,不能破其实也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
此战的结局,布日哈图也依旧可以接受。虽然战死近两千(明军斩首一千六百余,剩下大部分是被救回之后伤重不治的),而且精锐的重骑兵损失甚大,但布日哈图依旧认为这场仗很值。
损失再大,大得过漠南?漠南之战仅察哈尔主力的损失便以万而论,这次才不到两千,有什么大不了?对比收获而言,布日哈图完全可以心满意足,也足以对图们大汗作一交代了。
图们在听完详细战报和布日哈图的分析与解释之后,也觉得这两千人的损失虽然不小,但完全值得,最起码他现在也明白了,刺刀阵真正厉害的部分并不是它本身能够克制骑兵,而是它可以将明军的冷热兵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战术体系。
这个战术体系与明军过去的多种兵器密切配合——这是戚家军的法宝——不同,刺刀阵的特点是反其道而行之,它的出现是为了简化作战。
按照戚家军过去的战法,包括鸳鸯阵在内,特点都是“各有所司”,即火铳手只负责放铳,狼筅手只负责阻敌等等。
这种战法好不好使?当然好使,要不然戚继光的百战百胜难道是因为他开了挂?
但问题在于,一旦某部分出现缺失,这个鸳鸯阵就有些残缺,发挥的功效就大大降低,而这也是戚继光始终坚持要少伤亡甚至零伤亡作战的根源之一。不是他思维先进到了二十一世纪,是他知道伤亡对他这种战术体系的影响太大。
而高务实的思路看来就完全不同了,他先是大力强调火器化,火枪手的比例在高务实的坚持下日益提高,以至于像张万邦这样的高务实嫡系将领麾下甚至完全火器化了——战斗部队除了炮兵就是火枪兵,纯冷兵器作战的只有张万邦本人。
火枪兵不能近身作战是大家都清楚的,高务实这么干难道是放弃近身肉搏了吗?并没有,他搞出了刺刀,并卖力给刺刀阵站台,刻意让他自己的三次大胜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