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平壤明军北撤回国整训,此事是真是假?真倒是真的,只不过整训并非主要目的罢了,高务实此时调他们回辽东,目的很简单:让朝鲜延续壬辰年的失败,等到了战况危急、朝鲜主动请明军救命之时再说。
这个主张在朝廷中引起过争议,因为朝廷中下级臣工并不知道高务实的计划,简单的认为他此时不把尚且滞留在丹东的大军派往朝鲜本就有些说不过去,居然还把原驻汉阳、平壤的守军北调搞什么整训,至少这个时机就非常不合适。
要不是高务实在军务这一块的威望实在太高,恐怕就凭这一手,朝中就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指责他胡乱指挥或者畏敌如虎了。
即便如他这般威望,也有人上疏指责他只顾军事、不顾宗藩之谊,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政治敏锐性,忽视了和朝鲜两百年的友好关系。对此,高务实的回答是:“宗藩之谊若何,该员可曾问过宋应昌、李如松等?”
高务实之所以懒得正式自辩,其实也是因为这个决定有人背书:在命令下达之前,皇帝是举行过文华召对的,而且在高务实的要求下,这次文华召对并不对外公布议题和讨论结果。
事实上也正是在这次御前军议中,高务实说服了皇帝与诸位内阁同僚,坚持所谓宗藩之谊大不过宗藩之别,即宗主就是宗主,天下间万无宗主国大军不能指挥藩镇、藩王之兵的道理。
故,朝鲜既然不服皇命,那就让他们吃点苦头,以免又如前次一般分不清主从尊卑,连君君臣臣的道理都不明白。所谓恩威并施,即是如此。
宋应昌这次回到丹东速度很快,而且高务实许诺的加强和整训也的确不是说说而已,戚金、吴惟忠等都获得了补充,不仅换掉了损坏的军械,还额外补充了部分偏厢车。
在前次的实战中,明军发现戚继光力推的车阵对于日军那种也有不弱火绳枪装备的军队很有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自身伤亡,因此高务实立刻要求顾养谦在蓟辽赶制了不少,这次一并送来加强援朝大军,戚金等也就都分到了应得的部分。
宋应昌到了丹东之后还发现一件事,李如松的直属嫡系主力虽然都去整编了,但包括杨元在内的部分李家军宿将却带着本部留了下来,他们仍然要在朝鲜再次作战。
宋应昌很快明白,这是高务实故意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一边通过战争将这批李家军宿将拖在辽东,给李如松有时间恢复实力、继续保持李家军整体的实力平衡;
一边是李家军既然投靠了实学派,那当然不能因为前一次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