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眼神落在那份稿件上,满是欣赏。
“前两天《当代》那边闹的沸沸扬扬,就是因为这部吧?”
卫君怡抬起头,静静的看着他,那眼神在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李曙光立刻会意,“稿子您要是审完了,借我看看呗?”
“还得还给《当代》那边呢。”
“我去还,您先借我看看,回头我给他们送过去。”
“那你记着早点还给人家。”
“您放心吧。”
李曙光拿着稿子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卫君怡办公室。
等他回了当代文学编辑室,有同事看见他手上的稿子,问道:“老李,又有新稿子啊?”
“没有,借过来的。”
“借的?”
李曙光的话引来了同事们的好奇。
当代文学编辑室是人文社工作量最大的编辑室之一,平日里审稿都忙不过来,李曙光竟然还有心去借稿子来?
有人凑到他身边,好奇是什么稿子还能让李曙光主动去借过来看。
“《梵高之死》?”
“呦!这是林朝阳那部吧?”
“应该是它吧。昨天《当代》的柳荫还在聊这部呢,夸的天花乱坠。”
祝昌盛一周多之前从林朝阳那里取了《梵高之死》的稿子,先是趁着夜色送到了覃朝阳家里。
编辑审稿都是三审制,分初审、复审、终审。
按正常流程来说一般都是责任编辑收到稿件逐级审阅,可祝昌盛为了赶上一月份《当代》改版的第一期,直接将稿子送到了主编覃朝阳那里。
覃朝阳对这部也很重视,熬了两天夜审完稿件,同意了祝昌盛的请求,决定以长篇专号的形式,将《梵高之死》全文发表在《当代》改版为文学双月刊的第一期上。
本来《当代》改版第一期的稿件、排版和封面都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了,结果突然出现了变故,编辑部少不了又是一番忙碌。
编辑部的同事们也对这部由覃朝阳开了绿灯的充满了好奇,虽然已经确定发表,但并不妨碍大家竞相阅读。
《当代》编辑们的专业素养自然不用说,不少人都编辑过中国当代文坛那些赫赫有名的作品。
比如爱吹牛的荣世辉,五十年代红遍全国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便是由他经手编辑。
《当代》自成立以后,人文社也对它大力扶持,有什么好的稿件都是先紧着这个亲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