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需9个月的工期被压缩至3个月。
1个月后,施工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带被硬生生地采掘出一个深约1米的巨型嵌入式地坑,所挖掘的流沙和砾石堆积成了数千座巨大的山体。
山体的高度超过了800米,有的甚至突破了千米。
根据整个改造计划,除了保留部分山体使其形成一条条延绵的、不同海拔高度的山脉外,这些巨量的流沙和砾石所堆积起来的山体被转运到了大洋洲的南北海岸。
整个转运工作耗费了整整近2成的工期。
它们被成规模、成批地倾倒进了碧波万顷的大海,所倾倒的数量大得惊人,直接将大洋洲南北近2000公里的海岸线向大海推进了5公里!
在转运这些巨量的流沙和砾石的同时,在被挖掘过的近3百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上开始了铺陈红壤的工程。
该工程进展相对较快,也易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实施,刘翰洋团队为此而研制的播撒式自主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均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展开了施工作业。
数以千计的播撒式自主机器人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开始施工,它们就像播撒种子一样将红壤一层又一层地铺陈在沙漠上。
50厘米的高度设定,丝毫不差。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也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近3百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上,它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永无疲倦...
如果身处地球的高空轨道,只要目视地球就能看到它们那规模庞大的作业现场。
白天,气势如虹,规模空前。
夜晚,亮光璀璨,浩繁如垠。
数以千计的播撒式自主机器人俨然就是一排排变幻莫测的魔术师,在眨眼的功夫就将沙漠变化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砖红色的世界。
历时近1个月的铺陈红壤的工程结束了,东经120度到东经135度的广阔范围内,原本一望无垠的沙漠被漫无边际的红壤所取代。
原本干涸酷烈、毫无生机的地带即将变成一片丰沛湿润、生机盎然的膏腴之地。
这片区域的地表构成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之前的一片平原变成了平原为主、丘壑和山体绵延的富饶之地。
其地表将在人类的改造下继续改变。
为了改变这片广袤区域的气候类型,早在土壤战争开打之前,人类就已经对该区域的气候先行进行了改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