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会比冈谷的原设计差。”潘越呛声道。他不敢顶郑立农,但顶一顶高凡是没有心理压力的。
“如果把这件事交给你去做,你敢吗?”高凡问。
潘越看看高凡,又把头转向郑立农,说道:“郑部长,小高同学这话是什么意思?”
郑立农笑笑,说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吧。如果把这件事交给你去做,你敢吗?”
“可我是厅里情报信息处的,手上一个工人都没有,我怎么做?”潘越问。
“郑部长,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潘处长,不知道可以不可以。”高凡向郑立农问道。谷縮
郑立农笑道:“没事,有什么问题,你尽管请教。咱们今天就当是闲聊,所有的话都可以不算数。”
高凡点点头,对潘越问道:“潘处长,你说你的设计比冈谷强。那么,如果不考虑黄化这套装置,让你独立设计一套聚酯装置,你能不能设计出来?”
“那要看多大的装置了。”潘越应道。
“比如,6万吨的。”高凡说。
潘越摇摇头:“这个还是有点难度的。聚酯生产涉及到五个釜,酯化段的酯化工艺参数,缩聚段的反应器间负荷,还有后缩聚反应器反应控制和传质控制的临界粘度判别等等,涉及到的技术问题非常多。
“装置的规模越大,计算难度就越大。我们过去自己没有设计过这样的装置,凭空要设计一套出来,还是很难的。”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态度没有刚才那样桀骜了,显然也是知道自己能力有限。
设计这种大型化工装置,除了考验设计者的水平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设计机构的数据积累。
日本企业也是从小型装置做起,逐步积累经验,才能一步步设计出大型装置的。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发过聚酯装置,但都是几百吨的小装置,要想一步到位地开发出6万吨级别的大装置,别说潘越,就算是化工部的专家,也没这个能耐。
潘越的回答,并没有超出高凡的预料。相反,如果潘越拍着胸脯说自己能搞出6万吨的装置,高凡就可以请郑立农轰人了,这种人纯粹就是吹牛不上税。
他继续问道:“那么,潘处长能设计出多大的装置呢?”
“三五千吨的装置,应当是没问题的。”潘越说,说罢,他又看了郑立农一眼,补充道:
“其实我在研究所的时候,就提出过要开发五千吨级的聚酯装置。我还带人去考察过南清、祁东的那两套引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