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辈子能主持修建这样一座建筑,确实也值了。
本来邬秉让的计划,是仿造宋朝的水运天象仪。
和陈景恪一起研究钟表,学到了更多的物理知识,决定对原本的水运天象仪进行改良。
在陈景恪的提议下,准备加高一层,弄个钟表用来计时。
如此,这座建筑的高度就达到了六丈。
邬秉让还有些忐忑,害怕被驳回。
当陈景恪得知这个高度之后,就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小家子气。
然后他找到老朱和朱标,提议把这座钟楼建成大明标志性建筑。
理由很简单,奇观能加民心。
老朱和朱标虽然觉得没必要,但见他如此热衷,也就同意了。
最后商量下来,确定高度为二十八丈。
得知这个高度,邬秉让差点就疯了。
不是高兴的,而是愁的。
这么高的建筑,怎么建啊?
但上面的命令下了,他们也只能执行。
本来邬秉让他们想用钢筋混凝土的,这是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了。
然而陈景恪却知道,以现在的水泥标号,建超高建筑就是拿人命开玩笑。
关键是,水泥混凝土有保质期,他想建造的是一座半永久奇观,能传承几百上千年那种。
所以最终选用了花岗岩和钢铁结构。
这也是为何修了两年多,还没有建成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座钟楼,陈景恪和邬秉让没少被人弹劾。
只是陈景恪一力坚持。
老朱和朱标还是第一次见他对某样东西,流露出特别喜好,就选择了支持。
陈景恪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满足造奇观的恶趣味。
有一说一,奇观确实能有效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
而且钟楼还能加深百姓的时间观念。
在未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现在大明的国力,造一座钟楼是没有问题的。
也谈不上什么劳民伤财。
当然了,他真正的目的,是开启超高建筑时代。
这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古代的建筑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规格建筑。
超规格是要付法律责任的,严重了甚至满门抄斩。
虽然律法没有对建筑高度做出明确规定,但民居默认不能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