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进了书房。书房里四个少年,立刻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起身迎了过来。
“殿下,皇上龙体如何?”
“今日有没有好转?”
眼前几个少年,都是陪伴太子一起长大的伴读兼好友。如今随着他一同上朝,也是他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太子没有隐瞒,叹了一声道:“父皇龙体依旧虚弱。没有好转的迹象。我得尽快熟悉朝政,为父皇分忧。”
有些话,当着郑宸和王瑾的面,却是不能说的。譬如父皇嘱咐他孝敬却不必听太后的话,让他提防且要重用王丞相。
王瑾温声安慰太子一番。
郑宸看年轻俊朗的太子殿下一眼,心中哂然。
太康帝对外戚郑家的戒心,更胜王丞相。或者说,太康帝对郑太后的孝心,远不及对皇权的在意。
毕竟,王丞相是大梁丞相,本来就该辅佐太子打理朝政。权臣再如何也是臣。
郑太后却是大梁太后,后宫干政是大忌,又牵扯到郑家这个外戚。太康帝焉能不忌惮?
不过,再如何忌惮,太康帝也只有不到半年的寿命。
再过两年,年轻的太子殿下也会猝死。
坐上龙椅的,将是那个笨笨呆呆的无知孩童,那个一生下来就反应迟缓的二皇子姜颢。
到那时,后宫中位分最高辈分最长的郑太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郑家,也会是最大的赢家。
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昭和殿那边送了奏折来。”李博元张口打破沉默:“殿下现在要不要批奏折?”
太子目光落在那一摞厚厚的奏折上,忽然觉得头痛。
这是从如山的奏折里挑出的最重要的一些送来,约莫占了每日奏折的两成。饶是如此,也足以让年少的太子殿下忙得灰头土脸了。
大梁地域辽阔,四十州三百郡一千余县。各地情形不同,政务繁杂。别说批阅奏折,能看懂奏折里写什么,都不是容易的事。
“拿来吧!”太子殿下深呼吸一口气。
李博元应一声,仗着身高力大,伸手抱住一摞奏折送到书桌上。
太子殿下坐在书桌前,凝神看了起来。几位伴读都陪在一旁。太子看完奏折,便顺手递给一旁的王瑾。
王瑾细细看了一遍,再给郑宸。
郑宸心里又是一声冷笑。
以前,靠太子最近的位置是他的。眼下,太康帝重用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