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问题,而是网上那种读法,还是犯了北方人不听粤语,却只想抱着粤语词典,想根据拼音标注就将粤语读出来的错误,也就造成读出来的《关雎》十分的滑稽可笑。
《诗经》是孔子采集的,而孔子非常强调在正式场合需要使用「雅言」,「雅言是什么」?是周朝国都周围的国人使用的语言,孔子认为它们非常好听,因此称其为「雅言」。
就算是对一种语言丝毫不懂的人,也能从诵读中听出好坏来,就好比让一个丝毫不懂英语的人听话剧演员诵读莎翁歌剧,虽然听不懂,可依然会觉得非常好听,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读出来的《关雎》压根不动听,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读者肯定读错了。
诘诎聱牙,呕哑嘲哳,连韵都押不上,你告诉我这是根据「郑张构拟」读出来的上古「雅言」?
从最基础逻辑上就是不对的。
因此这是后来者的错,却不是郑张尚芳的错。
「我以前一直以为他的名字叫郑张,后来看了他写的着作,才知道他叫郑张尚芳,然后又以为是一位随夫姓的女性。」
「哈哈哈哈……」辜幼文笑道:「这事儿是他自找的,
可怨不得谁,老外应用他的论文,也经常用she和her来称呼,哈哈哈哈……」
随后辜幼文开始给周至讲郑张尚芳的故事,周至才知道,自己这穿越者假冒的「天才」,在真正的天才面前,当真是被秒得渣都不剩。
郑张尚芳原名郑祥芳。他在中学读书时遇到了五个同名者,有人写信忘了分高初中,时常彼此拆了对方的信。于是,他就依父母双姓改名为郑张祥芳,以示对父母平等尊重,当时他有个笔名叫「尚芳」,后来合起来便成为「郑张尚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郑张尚芳的父亲是温州瓯江布厂的经条师傅,因参加工潮,被***当局作为通缉对象,被迫只身远走他乡。
因此郑张尚芳从小就寄养在永中街道石浦村的外祖父家中。当时,他的外祖父有一本清朝留下来的杂字簿,上面分类记着温州话的生活用字,幼小的郑张尚芳第一次知道温州话的文字表达,由此对方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初中时,语文老师鼓励同学搜集谚语丰富词汇,于是他就带头组织了一个谚语兴趣小组。温州许多土话很难用汉字记录,除了查字典外,他对无法用汉字记的就试着用拼音记录,迈出了探究克服记录土语难题的第一步,并对如何给方言拼音着了迷。
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