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哪怕只是一个百分点的提高,制片方或许就能得到惊人的多出部分。
当然这得依照着电影的火爆程度而具体看待,于是以陈龙为首的促销团队,在放映期的头几天表现就至关重要。
联想到这里,刘清山马上对陈龙的这番操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不管这种营销方式是不是他的手笔,未来的票房成绩是否达到预期,这一次也给刘清山好好地提了一次醒。
原来不同的电影市场,还会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不管怎样,了解当地的观影习惯才是最佳的选择方式,或者说在华国最适合的业内规则,可能并不能在其他地域完美地复制。
不过刘清山也是真的忙,下一个电影剧组确实正在紧张筹备当中,项目早在一个星期前就批下来了。
而且早在一个月前,《亮剑》实际上已经开拍,这几天王保强也要进组,另一部《士兵突击》主要成员,目前正在某部连队被集中培训。
尤其是前者,刘清山还肩负着艺术指导一职,虽说象征性的意义更多一些,但由于是五个一工程重点关注项目,部队的参与性很高,他必须在拍摄前期去剧组里待上几天。
这部剧集的导演,是由两位有军人背.景的着名导演联合执导,可见它的受关注层面很高。
他担任这个艺术指导,虽不具备拍摄现场的指挥权,却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后期制作权利,当然这也是他自己强烈要求的。
加上前期的几个主要演员的推荐权,实际上除了编剧之外的分量还是有一些的。
特别是陈保国、李又彬二位老戏骨的人选,几乎在剧本递交审批的同时就确定下来了,也可以说在最主要人选上的话语权,是他肯把这个项目的执导权交出去的首要前提。
原版的这部剧,能够火到成为近年来唯一一部经久不衰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完全是靠着几位主角的出色演技,和故事的整体连贯性勉强支撑下来的。
因为存在着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比如道具方面极其的差劲,尤其是枪炮假的不行。
战争场面,那更是没法看了,各种不合理,各种哭笑不得。战士们跑个步都吊儿郎当的,毫无精气神,跟几个主演一比,那感觉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有摄影方面,可以看出来确实投资很少,清晰度就不说了,能一条下的就不切镜头,感觉就一台摄影机在工作。
最让刘清山受不了的,是人物说话的时候,特写太近了,每次都是一张大脸,连头顶都出了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