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感很强的电鼓推进,让整个第一段显得更为空旷,轻盈无比。
紧接着在间奏加入了整个乐队编,跟第一段的歌曲就显得对比度很强。
在整个第二段当中,乐队编一直是不缺席的,直到金溪善和姚蓓娜吟唱段完了之后,掐断所有乐器,只剩下陶笛声音。
在陶笛的段落过后,直接上了整个乐队编,这样,整首歌的“弱-强-弱-强-弱”的层次感就出来了。
而且三段弱编曲使用不同的乐器音色,便让三段的层次感显得更为强烈。
此时歌曲进入了和声部分,在姚蓓娜的主旋律下,金溪善的和声一直稳稳地托在底下。
而和声的编排跟主旋律既有重合又有不同的安排,让整段和声就像是缠绕在树干上的藤蔓,开出了朵朵鲜花,让人想要不停地听她们的变化。
和声的意义不是单纯的三度和声,五度和声,八度和声,而是在原主旋律的基础上进行精妙的变化,形成听觉上的层次感。
像是两段主旋律交织而成的听感,才是两位歌手合作当中一方进
行和声安排的主要意义。
因为如果是进行三度或者五度和声,你能很快地分辨出哪位是主角,哪位是配角。
但是如果是两段主旋律交缠的话,你第一能听出来层次感,但同样你的耳朵会告诉你,两位都是主角,而不是哪位是主角,哪位是配角。
于是两个人的和声演绎出来的效果是超乎预料好听。
对,就是好听,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听不懂其中的乐理运用,带给他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好听跟不好听。
但在有限的表现空间内,因整首歌的听感和情绪带入,所产生高低位差和浑然天成的呼吸感、流动性,还是能听得出来的。
因而使歌曲有了看似简单实则扎根深厚的波伏,这扯动的力量虽温柔甚至无形、却势不可当。
尤其是金溪善的嗓音运用,再平淡的曲调,在她有意无意营造的小节律中也有滋有味,合作对象和听众只要跟着这节律“冲浪”,就会非常舒服。
加之她bug级别科技中声音自由转换的音色,间关莺语花底滑、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动听,本身就很具有可欣赏了。
故而,让金溪善去和音常常无往不利,碰上同样善于配合或者善于被她配合的声音,就容易出高质量和神级舞台。
能力高强的歌手有不少是多面手,但不代表单项能力不该得到应有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