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对上是迟早的事。
正二品,中天大营北大军主将,掌二十万兵马,外加炎北的灭巫军,一共三十万兵马,距离京城很近,这要是发生什么,抛开中天大营其他七十万大军不提,单单是他的兵马,就能威胁大多数人。
还有夏侯,这可是州侯,以大夏国号为侯,荣耀之大,圣眷隆重,纵观大夏建立皇朝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在他的身上却被打破。
看似赏赐很大,与灭三国立下的泼天功劳相比,倒也合情合理。
如果小了,大夏数百万将士怎么看?
辛辛苦苦在前线拼杀,想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立下功劳却因为上面吝啬,小家子气,赏赐等于没有,以后谁还会卖命?
虽说北方边境平定,彻底安稳,但商朝、还有其它的地方小规模摩擦不断。
真要出了此事,有心人一挑拨,只要爆发,严重点引起兵变,就算没有此事,前线的将士也不会卖命厮杀。
唯一庆幸的,他的封地没有扩大,私兵人数也没有增加。
就算这样,也非常夸张。
见魏尚停下,一些人下意识以为封赏结束,但剩下的人,心情反而更加沉重,张荣华眼下的这些,只是军中立下的功劳,官场上的还未赏赐。
京城在他主持下,一天一个样,书院改革、两丹一引、美食一条街、修炼者一条街等等,虽然不想承认,但比以前繁华多了,像是变了一个模样,再不服也得认,谁叫他们没有这个本事。
魏尚继续宣读:“张荣华任职府尹这些日子,立下无数功劳,城中的变化有目共睹,官升一级,从二品,调任吏部,任左侍郎!”
不是兵部?怎么跑到了吏部?
后者比前者权势更重,负责大夏官员升迁、考核、评功绩等,权力很大,还是左侍郎,除了吏部尚书,就属他官最大,哪怕是右侍郎也得弱一点。
最重要的一点。
吏部掌握在夏皇手中,从上到下,其他势力的人很少,如今张荣华过去,完全是一言堂。
又很不解!
丁易一直跟着他走,前者在兵部任职一段时间,按照道理夏侯也会被调过去,怎么就分开了呢?
不得不说,这步棋很妙。
这样的人坐在吏部左侍郎位置上,等于在他们头顶悬了一把刀,说句难听点的话,以后再想要升迁,要看张荣华脸色。
尤其是敌对派系,心里更苦。
百官的目光,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