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布雷西亚事件并不难洗,或者说根本就不需要洗,只需要改变一下看事情的角度就足够了。
以意大利人的视角自然需要歌颂那些违背道义、违背信仰也要屠杀奥地利伤兵的神父和游击队。
但以奥地利的视角则完全不该这么做,虽说此时还没有日内瓦公约,但是在教堂之内屠杀伤兵这绝对是应该遭到谴责的。
不过历史上奥地利帝国的宣传机器过于拉垮导致此次事件口碑逆转,弗兰茨并不会犯相同的错误。
通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弗兰茨手下本身就拥有一支强大的宣传队伍,从记者、编辑,再到发行商、印刷厂可以实现完全一条龙服务。
这样全套体系的弊端有很多,但是好处就是极其稳定,别人就算想搞破坏也无从下手。
弗兰茨很清楚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所以在第一时间就给布雷西亚事件定了性,即迫不得已的正义复仇。
奥地利军队面对的是无耻的背叛和偷袭,是躲进上帝居所的恶魔和背弃信仰的人。
但是奥地利的军人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与邪恶战斗到底,哪怕打到天堂破碎也绝不低头。
如此一来双方的口碑直接发生了倒转,毕竟没有人喜欢偷袭和背叛,所谓的意大利民族主义从道义上就站不住脚。
其次,这是威尼西亚,这是奥地利帝国的领土,奥地利人才是受害一方,与之敌对的自然就是无耻的加害者。
这样一定性,就连那些意大利民族主义者都在报纸上发文谴责这种不道义的行为。
刚刚逃出升天的马志尼更加夸张声称那些在布雷西亚的袭击者根本就不是意大利游击队,而是一群无耻的盗贼假扮的。
如此戏剧性的转变完全是马志尼害怕奥地利政府借由此事将伟大的民族独立事业污名化。
但这件事不是他怕就不会发生的,而且就此时的那些所谓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者根本不需要弗兰茨来抹黑,他们自己要多黑就有多黑。
威尼西亚地区是全意大利,甚至全奥地利资本主义工厂最发达的地区。
不过由于奥地利帝国的特殊政治环境和威尼西亚地区的传统,这里的资本家往往不止一个身份,他们通常还是贵族和主教。
所以此地的民众受到的是三重压迫,封建剥削、神权剥削、资本主义剥削。
弗兰茨无论把多么脏的脏水泼在他们身上都毫无违和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只不过这些人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