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气体的耦合比。
当锥流场刚好达到临界条件时。
外部气体达到音速,同时气体质量流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的背压比即称为最大背压比。
这个概念有点类似后世的MBPR,不过释义上更接近下游。
接着很快。
徐云也估量了一番自己的右手状态。
今天他的右手还没用过,负载为0,因此他便也拿起笔和纸协助写了起来。
众所周知。
如果激波为正激波,且不考虑激波厚度,那么激波控制体的形状就会很对称:
你比划个剪刀的手势,然后指尖向下。
这就是激波控制体的图示了。
而控制体CV基本方程,则由三个连续方程组成:
DΦDt=DDt∫Vϕ(r,t)dV=∂∂t∫Vϕ(r,t)dV+∮Sϕ(r,t)u⋅ndA
ΔN=(∭IIσd+∬IIIσd))t+Δt−(∭IIσpd)t
lit→0(∭Iσd)t+ΔtΔt=−∬σ⋅V→⋅dA→=∬σsαdA(这排版将就着看吧)
其中t为时间;
Fx为控制体内流体的受力在x轴上的分量;
v为流体速度失量;
A为控制体表面面积失量;
V为控制体体积。
同时考虑气体稳定流动,再假设速度、能量在激波截面上是均匀的。
便有∫CSv·dAA。
随后徐云把截面态联立在了一起,准备继续推导下去。
然而半分钟后。
徐云忽然眉头一皱,嘴里啧了一声,轻轻摇了头:
「不行,要是这样
拟合的话,就没法继续计算了.....」
结果话音刚落。
徐云的耳边忽然传来了一道声音:
「韩立同志,为什么没法继续计算?」
「?」
徐云顿时一怔,顺势朝发声者看去。
转过头后。
发现数算小组的那位被叫做什么「大于」的圆脸中年人,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自己身边。
徐云见状扫了眼正在低头计算的钱五师,压低声音解释道:
「大于同志,这不是很明显吗?」
「激波后的温度高于激波产生前,压力间断性地急剧上升,扩散段的方程显然是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