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面的合金外壳,能很好的将热量传导去外界,获得更长时间的战斗负载。
第三,造价低廉。
沿袭基本电路设计,能让使用者更加接受,也能将地球上成熟的制造工艺照搬过来,不用大动周折去建立新的产线,大幅度降低成本来达成量产。
而相应的,这三个优势也带来了几个致命的缺点。
维修起来异常简单,便代表着耐用性会大幅度下降。
一旦能量链条中的一处出现问题,其他部位便会陷入瘫痪。
为了应对这种缺点,人类只好再机甲身躯上继续布置出各式各样的线路,来分散主干线路损坏后其他部位的正常使用。
但如此一来,本就是简易战争机器的机甲又失去了最大的优势,便成了普通人难以上手学习的精密仪器。
一旦损坏某处,光是检测问题,后续维修,就得花费不知道多长时间。
这一点,也正是单兵机甲久久不能推广开来的缘故。
而现在,系统升级过后的“创生之柱”设计方式也正是强在了这里。
它将其中极其难以维修的部分,直接修改成了可进行替换的组件。
哪里坏了,只需要掏出备用的往上一装,机甲内部的自移动平台便会自己完成损坏部分替换的工作。
更为粗暴的是,整个机甲的能量回路也因为能石发动机导热性能优良,从之前的一条变成了足足十二条。
双臂四条,双腿四条,前胸背部两条,脚部两条。
每一条都代表着无与伦比的动力输入,加入的能量条数越多,便代表着瞬时可以爆发的功率越大。
当然,这种增加也不能无上限的肆意添加。
以正常人类的身体素质来说,能承受的顺时g力最多也就2g上下,只有经过训练后,才能将这个数值提升到4或者5。
在往上,还想要在这种g力下保持着清醒的战斗意识,已经不再是普通人的范畴。
像是苏摩现在,最大也只能承受8g出头,换算成能量条数,便是单侧最多两条,同时最多六条。
而之所以双臂,双腿都加装四条,则是为了方便在危急时刻,放手一搏。
平时使用时,最舒服的情况下还是只动用单侧一条,整机五条。
另外,“创生之柱”还带来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新功能。
他能将能量的控制精细度,完美的与制造合金的特性融合起来。
像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