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亲切友好的交流之后,唐林天最终同意尽快调整基础课的课时数以及考核方式,而常浩南也承诺每年会允许两名大四学生通过他的课题组,参与到公开的实际项目当中。
而被纳入到这一培养方式中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正常的学位证和毕业证以外,还会多得到一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参与证明。
算是双方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既然事情谈完了,我也就不多叨扰了。”
在得到常浩南的保证之后,唐林天把已经喝空了的杯子放下,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作为东道主的前者自然不可能让对方一个人走,也迅速起身相送。
坐电梯下楼的时候,或许是为了避免冷场,唐林天随口询问道:
“常教授,不知道火炬实验室成立以后,你打算最先选择什么研究方向?”
“嗯……两个层面吧。”
常浩南点了点头:
“所以,我准备进入的是一个新的方向,将数值方法与材料学研究相结合。”
唐林天并非理学出身,对于前沿数学理论的了解不多,因此果断放弃了深究后面的半句话。
“至于我本人的话,下一步准备把精力放在材料学上面;当然,还有上午答辩时候说的,研究惯性流形在耗散偏微分方程,其中自然也包括N-S方程中的应用,不过后面这个属于数学理论层面的研究,更依赖灵感,所以很难有个确定的时间表。”
在工程方面,唐林天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是这样,只不过模拟的对象不同。”
常浩南笑了笑:
况且他本来就是计算流体力学出身,自然很容易类比到自己的研究领域。
常浩南认真地思索了片刻,直到电梯到达一楼,二人走出去之后才回答道:
“实验室整体,毕竟是刚刚成立,恐怕做不了什么特别高难度的课题,所以我准备先从航空系统找几個不太棘手的项目练练手,也顺便增进一下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了解。”
看着唐林天略显疑惑的眼神,他只好进一步给出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物理建模与数值计算方法,对材料的特征、结构、组分包括加工工艺进行定向分析和计算。”
一大波鲸(鲨)落(掉)也盘活了不少来自华夏、韩国、东欧乃至东南亚地区的企业。
“嗯,这我当然知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