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就是为海洋一号卫星提供更宽的图像回传窗口——
还是只服务于个别对象。
预计可以把每天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间提高到6-8个小时。
当然,因为海洋一号本身的通信速率很慢,所以不可能达到中继星座的理论性能上限,。
但也足够避免再发生年初那种“拍到了一大堆有用信息但需要多个周期才能传输完成”的情况,影响到侦察信息的时效性。
不过,这个回答,显然没有解开沈俊荣的疑惑:
他一边示意几人一起往前走,一边继续道:
“我之前在科工委的时候,也算是和常顾问有过一些接触,他可不像是那种只看眼前的人……”
“你们从飞艇到飞机再到卫星,下了这么大功夫搞中继通信验证,那未来的最终目标,恐怕不可能只是给单独几个飞船或者卫星服务吧?”
“那到时候用户数多起来,不是还要解决频域范围和指向灵活性的问题?”
只能说,带过大项目的人,视角确实不一样。
一眼就看穿了常浩南规划的长期目标。
其实这个问题,另外三人也也不清楚。
张维永倒是知道,常浩南规划中继通信星座的最初目的,是用尽可能小的代价形成一套重访周期在天或天以下级别的全球天基遥感系统。
而且是兼顾战术与战略、军用与民用多个层面的。
考虑到使用环境的多样化,以及遥感卫星本身也存在多种分类,因此确如沈俊荣所说,肯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组网网络。
可技术上要如何实现,常浩南却未曾透露过。 不过,一旁的郭林在沉思半晌之后,还是给出了回答:
“我们没有申请常用但拥挤的L/S/C波段,而是选在目前应用还比较少的Ka频段,就有过这方面的考虑,另外就是……”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似乎在判断是否应该继续下去。
但最后还是接着开口道:
“虽然常总没明确提过,但我个人猜测……可能也跟我们目前正在测试的新型宽带宽角相控阵技术有关。”
光控相控阵雷达的地面测试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其表现出的很多优点,比如重量轻、发热低、波束指向精度高、频域范围广……都很适合放在卫星上用。
郭林做出这种推测,也算是顺理成章。
而沈俊荣在听到“新型相控阵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