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郡的气候湿热,常见病症和中原的肯定也不一样。
「不要考虑温养,能下猛药的,就别让人缠绵病榻,一切以恢复行动力为前提。」
普通人看病,最重要的就是疗效。
何况长期卧病在床,很可能就要失去生活来源。
因此,这样的村医药方,不用管什么副作用。
迅速起效的,才是最好的药方。
说道此处,冯一博微微一笑,随口画起了大饼,道:
「书成之日,造福一方,千古之后,定不逊《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是药王孙思邈的著作,本意和冯一博所说的确实差不多。
都是为了应急的成方。
但孙思邈是唐代的人,很多东西局也限于那个时代。
这本医术肯定是一部奠基之作,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但不得不说的是,不少药方也好,或者药材也好。
要么已经消失,或是贵的买不起。
要么证实无效,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即使是中医,也不是越古越好。
世间一切,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没有什么以古为尊,也没有什么能亘古不变。
就连圣人的话,每个时代也都有不同的解读。
说来说去,就是这本书已经无法完全适应这个时代了。
不过,冯一博画的饼还是有些太大。
王济仁一听就微微撇嘴。
没办法,《备急千金要方》的地位太高。
其中包罗万象,肯定不是一本什么《村医手册》能比的。
冯一博自然也清楚,二者无法比拟。
但他要的就是简单。
他坚信,《村医手册》对于东海郡一地的医疗发展。
比《备急千金要方》那样几百年前的医书,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何况,他之所以找王济仁这样的名医编撰,是想要保障其最佳效果。
并非是要搞出一本医学巨著。
但此时见王济仁有些不信,冯一博就笑着道:
「我听闻:「凡大医治病,必当
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段话,王济仁可太熟悉了。
这正是《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大医精诚》一章所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