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泰这个决定,总管府其他下属们也都没有多说什么,反而各自都目露期待之色,一个个只是等待着大将军向他们下达具体的任务。
但长孙俭闻言后却皱起了眉头,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又开口说道:“大将军既然作此决定,卑职不敢质疑。只是请告大将军,外敌诚然须讨,内忧也不可不察。荆府建功甚多,国中群众多有称羡。大将军近年论功居首,不乏论者窃议盛极近亢。
东贼之扰存世已久,就连宇文大王都需要暂避锋芒、养精蓄锐。其军绝非弱旅,贼首又为轻躁之徒,如若贸然与战,恐非短时之内能够速决胜负。届时我荆府将士俱为贼军所累,恐怕无力更作别计。梁国自取灭亡,天难活之,一旦我军受困淮南,恐怕中外府会另遣……”
“放肆!我意已决,谁敢再谏?东贼虽强,非我之敌,破之甚易,前事屡验,长史休得危言耸听,但处份内,别事休问!”
听到长孙俭的规劝之辞,李泰脸色陡地一沉,直接拍案怒喝道:“更何况,此番归国宇文大王早已告我东南之事予我专断,是否征讨南国自然也在其内。待我击破东贼,归讨梁国未迟!”
长孙俭见李泰仍然固执己见,便也只能乖乖闭上了嘴巴,同时心中不免暗叹,虽然李大将军日常看起来也算彬彬有礼、肯于纳谏,但真正面对大事决断的时候,却仍不免流露出刚愎自负的一面,容不得其他的意见。
不过这也难怪,在这般年纪便取得了如此成就,换了其他人只怕更加的骄狂。长孙俭也自知他在李大将军眼中终究还是中外府安插进来的耳目,一旦谋断大事时肯定会有所保留,不肯完全相信,尽管他所谏言并非出于私心,但也仍然难以获得信任。
不过长孙俭却不知道,李泰虽然表面上盛怒不已,但其实心内对其已经略有改观。
他这番话也算是站在总管府的角度来说,无论是真的心向总管府,还是担心中外府另外遣员伐梁可能会将他这军府长史的职权也给架空,起码这态度还是值得恳请的,能够分得清内外亲疏。
其实臣子资望和地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上位者而言就变得有些不好控制了。因为支撑他们维持这一地位的乃是自身所拥有的势力和功勋,而非来自上位者的恩宠。
像是后世被誉为顶级权谋的《大明王朝》其中一些桥段和逻辑,放在这中古社会是不怎么能说得通的。
因为二者的政治逻辑完全不同,不要说这后三国乱世,哪怕到了隋唐大一统时期,官员们的气象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