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有上百员众,都是陇西李氏的亲友们,既有之前便来到襄阳的,也有不久前刚刚到来的,当李泰举起酒杯的时候,在场众人也都纷纷举杯以应。
这当中也有尚在服丧期的崔瞻兄弟,迫于国中情势变化而背井离乡,虽然不能再恪守礼数,但也不能公然聚众宴饮为欢。
可是来到别人地头又不能对主人的第一次招待无所表示,于是这些尚未除服之人便坐在堂中搭起的一座素帐内,虽不参与宴饮,但也并不妨碍彼此间的交流。
从这一点安排上,也能体现出这些世族名门的行事之灵活。你如果真的信奉恪守他们所宣扬的礼义,那他们能把你玩死。礼义规矩对他们而言只是工具,并不是需要用生命去恪守扞卫的信仰。
此次跟随李礼成一起来到襄阳的,主要便是五姓之家的亲友们。
这其中李泰最熟悉、也是从前身记忆中了解到的,便是清河崔氏崔瞻一家,毕竟他们一家在清河崔氏庇护下生活了十几年之久,彼此间交情也是最深。
对于崔?的死,李泰站在一个统治者角度而言只能说是该,但从私人角度当然也要安慰一番。
除了表达怀念感伤之外,他也请崔瞻兄弟
于此安心全礼,生活方面完全不用担心,自己都会给予妥善的安排,顺便也感受并习惯一下山南道台府的人事氛围。
陇西李氏李倩之兄弟们虽然不像李裒兄弟们这样亲近,但也总算是同一宗族的亲属。
李泰也没有提之前他们不肯跟随李裒一行到来的旧事,毕竟那时候不只他们西魏势力不怎么样,就连李泰也不像如今这样能罩得住。
李倩之他们也是妻儿老小一大群,做这么大决定前当然要考虑诸多。而且虽然没有在当时跟随同来,但在李裒一行逃离晋阳的过程中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太原王氏王松年父子,李泰就比较陌生了,但讲论起来也都是颇为亲近的亲戚,辗转数千里前来投奔,自然也要给上一份生计。而且王松年之子王劭,李泰还有些印象,当然也是来自于后世的记忆,如今来到襄阳,李泰便表示可以介绍他们兄弟到府学读书。如今襄阳府学,可是有着天下最为丰富的教材!
这些人感受到李泰和蔼的态度后,心内也是稍稍松了几口气。
虽然说彼此都是亲戚,甚至他们旧年登门访问时估计还遇到过少年顽劣的李泰闯祸遭罚的场景,但毕竟已经分别多年,变得有些陌生。
之前听闻李泰的种种事迹已经在心里高看几分,如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