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
「启禀主上,永丰渠所以至此,确是事出有因,请主上容臣细禀!」
裴侠上前一步,开始详细讲解起永丰渠年久失修的原因。
首先责任也在于原本的霸府,河东作为东西交战的前线,百姓赋役本就比较沉重,而疏浚这样一条长达数百里的人工河渠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可观的。
但是霸府对此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安排,不要说拨给人员物资疏浚河渠,甚至就连补偿性的减免一部分赋役的举措都没有,因此永丰渠的疏浚维持工作只能由沿河两岸的大族组织人力进行,如此进行起来自然时有时无。
对于这一点,李泰也是深有体会,不要说河东这里的河渠,哪怕是霸府所在的同州本地,当年也是自己主动揽起这一任务。
河东大族本身就利益相关,霸府对此不闻不问,他们却也不能视而不见,毕竟永丰渠维护好了,他们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且来自盐池的利益加上沿河的土地耕作收成,也足以维持他们进行的投入。须知当年李泰哪怕是自己纯往里面贴钱,但是为了能够收聚乡势都愿意去做。
之前河东当地大族倒也愿意就此进行投入,只是转机发
生在霸府推行盐引制度,对于食盐的生产和销售都做出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也给河东当地这些大户们的利益造成了一定损伤,毕竟通过制度增加了一些环节的参与者,这些新加入进来的人势必会挤压原本从业者的利润空间。
这些损失固然不会让众河东大户们伤筋动骨,但不自在那是一定的。所以原本还热情乡事的想法便渐渐发生了改变,心怀愤懑的开始了摆烂,对河渠的维护也就变得不再那么上心了。
霸府虽然增加了管理程序,但却也不愿增加投入成本,对于永丰渠的疏浚维持同样如之前那般不闻不问,于是这河渠就这么淤堵起来。
还有一点那就是随着盐引制度的推行,每年能够进行销售的食盐也成为了定量,即便生产再多也难以外输销售,势必会影响到食盐的生产规模。毕竟多生产出的食盐既消耗人工,还需要一定的仓储成本。
河东围绕盐池生产足有数万盐户,随着产能压缩,当中必然有一批盐户被从生产环节淘汰出来。这些人可没有什么失业救济,想要生存下去,那便只能改行耕田、开垦荒地,用水量则就会大增,进一步增加了永丰渠的压力。
裴侠虽然过往数年都在山南道行台任职,但毕竟是河东土生土长之人,讲起这当中缘由来也都有理有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