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分裂多年,风俗、法令与德育教化都大不相同,同样有着很多无论从认知还是言行上都与大唐教化法令都相抵触的人和事,朝廷对这一系列的人事,究竟是保持着强硬肃清的态度,还是要采取兼容并包、教化同流的态度?
“一琳固不足惜,然天南归化在即,天意属何,或显见于此,风雷所蕴,人皆仰微,故臣未敢私决此事,勒师南川,以待圣谕垂临。”
在将奏书阅读完毕之后,李泰便换了一个角度来再思考这个问题,于是便也有了新的思路。
王琳在南朝是一个具有争议同时又知名度颇高的一个人物,在大唐将要收取江东的前夕,接纳这样一个降人的确可以体现出大唐的包容性。
虽然针对江东的收服并不能完全指望这些统战手段,军事征服仍是最重要的方法,但是体现出足够的包容性,同样也可以降低江东士民的抵触顽抗心理,避免被有心人做出极端化的引导而选择一味的负隅顽抗、从而提高整体的统一成本。
王琳这个人固然贪乱乐祸、反复无常,但也并不能说他就全无可取之处。南梁已经灭亡了这么久,他仍然能够保持麾下部伍的凝聚力且发挥出不弱的战斗力,此人军事才能确实不俗,更不要说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甚至还曾一度打出几乎将陈霸先的开国功勋团体一网打尽的辉煌战绩。
李泰也尝试代入王琳的角度去做设想,大约也能理解王琳心理。其人大概是想趁着自己眼下急于统一南北的心理再来投诚,积极的担任一个带路党的角色,从而给自己和部下们争取一个前程。
李泰固然认可王琳的能力,但也清楚要驾驭这样的人须得时时刻刻防范其人进行反噬,而如今大唐其实并不缺少军事人才,这也是他一开始并不考虑接纳王琳的原因之一。他有防范王琳的精力,还不如再对自家人才库更用心一些呢。
不过现在王琳又具有了些许千金市马骨的价值,接纳其人未尝不可,只不过李泰并不打算继续将之留于江东。江东未来的整合必然还要经历一个过程,当中难免会有波折,将王琳这个贪乱之人留于熟悉的环境中,就等于是在鼓励他作乱。
在思考应该将王琳并其部属安置何处的时候,李泰的视线又扫见桌案上的另一份奏章,于是便又拿出这一份奏章来重新阅读一遍。
这一份奏章是幽州总管李和遣人送入朝中,讲述的是辽西营州的北齐残寇的事情,斛律光等北齐余寇招引库莫奚等东胡部族越燕山来寇幽州。
之前杨忠归朝之前,曾率领幽州方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