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临终不得儿之消息死不瞑目,那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场旷日长久的灾难,每每思之,心中都是针扎般地痛。
到后来进入信息化社会,许多人开始发帖求助,有想寻找自家亲人的,也有想帮助孤坟中的牺牲军人寻找其亲属的,能被电视和报纸报道的故事结局都很圆满,很感人,但身为军人的唐刀却知道,在这种圆满感人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多的伤痕没有被抚平。
当然了,唐刀不会怪任何人,他深知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当时条件艰苦简陋,官兵的档桉或许有,但不多。
况且,一场又一场的失败让各大指挥官们思考的重心都放在‘我们明天还能不能活下去?’、“这场保卫战我们是否真的能打赢?”、“我的士兵明天吃什么?”这样的生死攸关问题上,谁还能去有余力想到去抚平活着的人的内心之殇?
所以,唐刀要避免这个错误,至少在他麾下作战官兵亲属不要有这个遗憾。
唐刀用自己最大努力做到,健全所有官兵档桉,包括临时征召的青壮,同时留有备份,每名官兵在军衣内衬中缝着所在营连编制及其姓名,若官兵战死,可根据其资料查找到其家庭地址,在战场形势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将其牺牲之消息以及功勋章、抚恤等邮寄回乡!
另外,就是这个占地达数十亩地的山地型烈士陵园了。
所有战死之四行团官兵,不管战斗在何方,在许可的情况下,都要带回其遗骸,安葬于此地,若实在难以做到,那就就地火化,将骨灰安葬于烈士陵园!
唐刀甚至想过,有一天他可以去淞沪,去松江、去广德,去郑州,将四行团战死于那些战场的士兵遗骸移至此地。
不仅仅只是为了纪念,为了让他们安息,而是让他们的亲属家人,有一个能将他们拥入怀中的确切地方,而不用在彷徨、绝望的等待中饱受煎熬数十年!
唐刀永远也忘不了他初入边疆军营看的一段真实影像:一名年愈七旬的老妈妈,在烈士陵园寻找到不过二十岁就牺牲的年轻儿子的墓碑,先是狠狠拍打着墓碑痛骂其不孝,最后却是轻轻抱着那块冰冷的石头,直到太阳西垂!
周围数名相陪的校官,皆笔直战立,却泪流满面!
“他妈妈攒了十五年路费,才能来边疆一趟!但她现在已经七十多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来了。”初入新兵连的唐刀前面就是坐得笔直的新兵团政委,他的声音虽然很轻,唐刀却能听得到。
“首长,你咋知道的。”有人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