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
上疏奏请让三位前阁臣推荐新人,一是可以向皇帝展示,自己并无专权之心,二是向世人彰显胜利者的大度和宽容。
哪怕是奏疏不被批准,那也无所谓,反正自己的态度已经表达出来了。
除此之外,让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三位前同僚推荐新人,也并不影响他身为首辅的权势。
懂点大明政治规则的都知道,一名首辅的权势大小从来不在于其他阁臣怎么样,而是在于该首辅对外朝的影响力。
想明白了其中道理后,众人看向周应秋的眼神就有点意外,还有点复杂。
在众人认知里,周同志是个只会溜须拍马、无脑吹捧林九元的角色。
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每个皇帝身边都需要有宠臣。
但是没想到,周应秋竟然还有这种洞见能力?难道周同志“也”是个扮猪吃虎的人物?
此时周应秋迎着一道道异样眼神,很诚恳的对众人说:
“只要发自内心的认真研究林九元言论,真正领会其中深意,然后阐发思路,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再结合实际工作融会贯通,一切难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众人:“.”
这味道就对了,老周还是那个老周。
临近年终,朝廷公务逐渐减少,大事基本都是礼仪事务,比如冬至大朝、元旦大朝,还有祭天祭地祭祖宗等等事情。
但皇帝不朝、不郊、不祀,那就不算大事了,大臣们自己随便搞搞就行了。
所以年底的真正大事就是一件,在封衙过年之前把内阁班补充完整了。
至于礼部尚书人选,快过年了还是多做点高兴事,别给人添堵了。
就这形势,让谁当礼部尚书估计都跟“抬棺上朝”的心情差不多。
首辅赵志皋上疏,请前首辅、前次辅、前三辅各自推荐一个人入阁。
不管是不是真心吧,反正树立起了宽容大度的忠厚长者形象。
不过这个提议,遭到了左都御史陆光祖的激烈反对。
要是王家屏一个人推荐也就罢了,让三个前大学士都推荐人,那是玩呢?
申时行和王锡爵推荐的人,就现在这状况,到了内阁还不是听赵志皋的?
而且反对赵志皋的奏疏,某种程度上也是打击新首辅的威望,算是一举多得。
陆光祖的理由也是硬邦邦,上疏道:“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更不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