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为一朵璀璨而耀眼的烟花。
这是第1024次爆炸。
二号山洞机库内静静停放的歼-10D,在大脑之中,已经经过整整1024次的摧残。
“又失败了,歼-10D装备的机载航炮性能太差是主要原因,无法达到预定指标,凭借现有的技术,拦截率最终只能提升为35%。”获得模型运转最终结果的周海,终止思维模拟,用手揉了揉发胀的额头,总结经验。
一番实时动态数据计算的满负荷运转,剧烈消耗着精力,已然令周海感觉到一丝疲倦,需要稍稍休息。
这种纯粹的上帝模式,单纯提供动态数据计算,最终获得结果的模拟方式,对一般人而言压根不可能实现。
失败!
意料之中而又令人沮丧的失败。
经过这么多次的思维模拟,周海已经基本摸清有效拦截率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
第一,机载23毫米双管航炮的性能太差。
第二,拦截模型不完善,基础框架和中层结构存在缺陷,无法100%还原现实的拦截环境。
两个主要原因,这是当前困扰周海掌握航炮拦截导弹技术的拦路虎。
“第二个原因都不算什么,知识可以尽快弥补,最关键的是第一个,如果航炮初速能提升到每秒1800米就好了。”周海吐出一口气,稍微休息,恢复正常。
这个极为特殊的拦截模型,是周海服役生涯以来最难啃的骨头,冥顽不化,硬的能崩掉牙齿。
水平高度正向来袭的霹雳-10格斗导弹,属于最佳拦截环境,在现有条件之下,最终有效拦截率只能提升为35%。
每秒720米的炮弹初速,远远无法满足拦截水准!
想要越过这道障碍,就必须装备更加先进的机载航炮。
速度!
至关重要的速度!
如果炮弹初速能达到每秒1800米,根据周海的计算,有效拦截率能达到预期水准,无限逼近99.9%的有效拦截率。
如此一来,周海就能开始航炮拦截导弹的第二阶段模拟——多向拦截。
实战状态之下,最佳拦截导弹的环境,仅存在双方机群对向互相飞行,各自发射中距弹展开超视距打击的时候。
近距格斗空战,前后上下左右,体位齐全,花式精致而繁多,应有尽有。
“性能先进的航炮暂时不可能,还是先完善模型,通过反复模拟将拦截率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