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劳师费众,不必费兵甲勇士。”
“第三,可坐收渔翁。”
“第四,于战略目的而言,既达到了压制强晋,又取得了重要之地。”
“如此四点,在下以为,桓国实在没有理由出兵,当然,这些,也仅为在下之建议,请殿下深虑。”
刘玉之说完,便没了声音,桓王也开始认真的思索了起来,他不得不承认,刘玉之说的这些,令他非常心动。
助晋国,不如看戏,等时机成熟,自己轻易取上郡,这要比晋使说辞诱人的多。
眯了眯眼之后,桓王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决定,可正在这个时候,一名桓国大臣却站了出来。
“大王。”他先是朝桓王施了一礼,接着面向了刘玉之,拱手说道:“在下杜义,有一事,想向秦相请教一二。”
刘玉之礼貌的拱手还了一礼。
杜义说道:“方才听秦相所说,虽表面是在为我国考虑,实则,皆是虚言,敢问秦相,若我桓国出兵,秦国如何?”
“能如何?”刘玉之反问。
“秦军必退。”
“我看不然。”
“何以见得?”
“可于山峪关一战。”
对话至此,杜义明白,这是刘玉之在拿四国攻秦说明,他无法反驳,不由冷哼了一声,一甩袖袍,又回到了班列。
接着,没等桓王说话,又一名大臣站了出来,同样拱手施礼道:
“晋,强盛数代,秦,蛮荒之地,若论国力,不可相比,然而,在下方才听秦相所言,似乎对攻晋一战,秦,有必胜之把握。”
“当然。”
“以何而胜?”
“以君主之英明,统帅之才能,将士之骁勇。”
“秦王且不提,苏毅何人?”
“名将也!”
“无名小卒而已,秦相也言之名将,岂非可笑之极?”
“任何名将,绝非生下来就是,而是历经多次大战,赫赫战功所累,我秦军主帅苏毅,用兵如何,诸位有目共睹,宜阳如何?一日克之,试问名将,也不过如此吧?”
“这……”刘玉之拿出事实,那大臣不知如何反驳,只好也回到了班列。
随后,又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拱手施礼道:
“秦,以弱攻强,胜败如何,暂且不提,在下以为,不若盟晋,锁秦于山峪关之内。”
“足下言论,桓国有何利可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