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事,萧远是有所考虑的,想了想道:“这样,将桓国强征来的这六万青壮,就地遣散,令他们各自回家,他们本来,就是普通百姓嘛,而那五万正规军,收编的话,恐怕也有些不妥啊。”
“大王英明,那六万多青壮,得此消息,必然大喜。”上官文若道:“至于那五万桓军,大王收复桓地之后,肯定是要成立武卫府的,且一向优先录取军人,而这些士兵,多有上到战场,大可将其作为武卫府官兵候补,降卒得知,亦会对大王感恩戴德,对桓地以后的治理,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他们可作官兵吗?”
“绝对可行,这些桓军士卒,乃正规军,可不是乌合之众,他们本就不愿战,也不想战,现在投降,大王却给其如此恩惠,他们又岂能不感激涕零,真心效命。”上官文若正色说道。
“恩……”萧远考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接着,上官文若又道:“大王要和平解决桓地问题,接下来还需安抚部分士族代表,才能使政治更加稳定。”
“你有何建议。”萧远看了他一眼。
上官文若直接道:“选拔才能,任用桓国士族,如果大王每下一地,皆以秦人为主,早晚会遭本地士族反弹,继而动乱再起。”
他话音刚落,贾攸就跟着说道:“臣附议,大王的胸襟,一向开阔,心怀天下,且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只有摒弃列国之见,才可使天下归心。”
两人皆认为,要收复桓国,不能一味以武力镇压,士族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它不同以往开辟秦国之时。
萧远听后,考虑到大局问题,暂时接受了他二人的意见。
随后,贾攸又说道:“不过郭开这个人,微臣建议,不可再留,此人实乃奸佞之辈,他今日为了金银财富,可以毫不犹豫的出卖桓王,明日,也会同样如此。”
对此人,萧远当然是想杀的,可却微微摇了摇头:“郭开向我军投诚,劝降项戈,以为内应,如果灭桓之后,就这么将他杀了,本王恐失信义,以后,也无人再敢投降啊。”
“大王所虑极是。”贾攸对此,并不反驳,却是说道:“郭开如果不犯错,大王不能杀他,但却完全可以借他人之手,比如现在的桓国朝廷。”
说着,他又解释道:“现在桓王,还并不知道项戈已经投降,大王可让郭开回都,继续做内应,许其以高官厚禄,同时,将其来往密信流出,让桓王知其通敌之罪,桓王必然大怒,到时,郭开又焉有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