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
衍圣公府的几个家臣飞也似的直入曲阜大要塞。这些家臣都的一身行走江湖的刀客打扮,没有骑马,都是步行而来的,满身的尘土污垢。之所以称他们为家臣而不是家丁,那是因为这几人全都姓孔!
而且还不是后来改的姓氏,而是祖传姓孔的!有两个是兴字辈的,得管孔胤植叫伯父。还有一个和孔胤植平辈,可以管孔胤植叫哥哥。
不过他们都不是嫡系,而是和孔胤植血缘很远的旁支。
孔子的后裔众多,在后世多达三百余万!在明末虽然没那么多,但是人丁兴旺,光是丁男就有数万之多,其中大半属于北支,也就是由曲阜孔氏繁衍而出的。
不过这年头连朱明的贵胄都朝不保夕,何况孔氏的子孙?如果是衍圣公的近亲还能照应一二,那些远宗旁系,可就管不过来了。在太平盛世的时候,这些孔氏旁支还能稍微沾点余荫,过个耕读传家(就是收租读书)的日子。
可是在眼下这个大乱之世当中,姓什么都不好使了!山东这边老孔家的旁支末裔更是不值什么钱了。不仅不值钱,而且还成了万恶的东虏要消灭的对象——东虏不是要来倒孔子的斗吗?祖坟都保不住了,他们这些孔家的孝子贤孙还能有好下场?所以有点血性的当然都聚集到曲阜来保卫祖宗了。
而这帮来曲阜保卫祖宗的孔氏子裔,一开始的时候还挺受衍圣公孔胤植的欢迎——毕竟是自己人啊,至少比史可法的那个“法贼”的手下可靠吧?
所以孔胤植就尽可能的把这些孔家子弟招入衍圣公府和曲阜团练军,想通过他们掌握一些军队,去制约“史大法贼”。可是两三年下来,孔胤植对这些亲戚可真是失望透顶,绝大部分都是能吃不能打的主儿,就知道找孔胤植要银子要吃喝,而且还很难管束,动不动就把祖宗抬出来。
久而久之,这些孔家苗裔就渐渐从曲阜练军中消失了。一部分还有几个身家的孔氏子裔拖家带口去了东南,那些两手空空的则都归进了衍圣公府成了所谓的“家臣”。
不过这群孔氏家臣当中也有少许是能够适应这个大乱之世的,他们就成了衍圣公孔胤植最倚重的心腹了。
刚刚带着两个本家侄子入城的孔胤正,就是一个很能够适应乱世的孔家子弟。他虽然和孔胤植一辈儿,但是年纪却小的多,今年才二十出头,看上去也不像姓孔的,高大魁梧,身高六尺,脸孔漆黑,钢针似的胡子杂乱的长在腮帮子上,乍一看就是个劫道的匪类。如果带上两把斧子,那就和李逵差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