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部署的反坦克地雷顷刻被引爆,数辆99A冒出白烟。
但站在指挥室的陈钧,并没有下令战车集群停止,依旧全力出动。
陈钧也是在实验,这种反坦克地雷,究竟能对这种战车集群造成多大伤害。
面对这种武器,指挥官通常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安排工兵迅速排雷,代价就是降低速度,停止突击。
第二:前车给后车趟路,代价就是付出一定的装备战损。
很显然,陈钧在实验过程当中,选择的是第二种。
事实上,只要是个脑子清醒的指挥官,就不会选择在突击过程当中,为了一片雷区停止。
毕竟,实际作战的时候,报废装备算个毛线啊?
整条战线拉开几公里,撞上反坦克雷的几率并不大,而停止突击让整个集群静止,那概念就等于把自己的重装集群,放到敌军炮兵的眼皮底下。
搞不好突击不仅没有效果,还会被敌军重装部队来个迂回包抄。
所以,当一组遭遇雷区后,陈钧没有命令他们停止,直接趟过去,让后面的火力参谋记下战损值。
方便后续估计雷区的威力。
而整个重装突击集群,依旧杀气腾腾的往前冲。
就在一组集群冲锋时。
陈钧事先埋伏在集群侧翼的三个步兵连战士,全都趴在地上,人手一个单兵反坦克导弹。
正在紧张的等待着。
没错,这就是陈钧破解236旅突击集群战术的方法。
这个破解的战术,可以称为纵线爆坦克战术。
战术可不是陈钧瞎几把整的啊。
在战场上,不考虑特殊战斗地形对集群的突击要求,就像彭城这种大平原地形,坦克冲锋的纵横线,都在2到2.5公里内。
平均间距在80~90米,就算考虑到实际战场地形会变化,间距也只是在十米左右晃荡。
因为突击阵型,不管是等梯形还是三角形,一百米间距,就是坦克覆盖火力的最高间距。
在重装甲突击的过程中。
如果不想跟这种战术硬碰硬,陈钧的方法是,在己方的前沿阵地,也就是重装突击群的前方,建立步兵重机枪阻击线。
挖足够多的战壕,挡住重装突击。
侧翼埋伏步兵,手持单兵反坦克导弹。
也许有人会问了,用步兵重机枪阻拦重坦,这不是妥妥的送死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