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土著农民们都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先把树木统统砍光,等过一段时间干燥后,趁着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用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
烧一次种一茬,然后就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等草木再度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人口少的时候还行,可当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土著更大范围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
可这样一来,雨水也更容易冲走肥沃的土壤,导致土壤肥力继续下降,玉米产量也跟着越来越少。
加之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系统中的养分大量流失,脆弱的雨林系统很容易崩溃。
许多时候他们都不得不抛弃生活了几百年的城邦家园,退到更原始的山林里。
塔雅人现在的衰落,除了当初旧神的窥伺之外,跟基础农业持续性崩溃也有很大的关系。
“再宽一点,不同的植被需要不同的垄沟宽度”
此时,得到拜伦指点下,农夫们在烧过荒,又仔细清除过石块、树根等等杂物的田间,犁出了一高一低拥有适宜间距的垄沟。
又将玉米的种子种到了高高隆起的田垄上,每个坑里放三颗。
这种种植方式看起来没什么神奇的地方,实际上却是当今最顶尖的农业技术之一——垄耕种植法。
垄耕种植不但解决了农田光照、通风、灌溉、通行等问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更妙的是,当天降暴雨时,相对高一些的垄以及农作物不会水淹,相间排布的沟渠完美的完成了蓄水排水的任务。
干旱的时候也可以用沟来进行灌溉。
除非大旱灾、大涝灾等不可抗力,农田不至于太过减产。
这种种植方式尤其适合尤卡坦岛这种多雨的环境。
最最重要的是,垄和沟每年互换,每年当庄稼收割之后,农夫都将整块地重新耕一遍,第二年再将垄和沟互换,实现轮流休耕。
可以保证土壤不至于因连年耕种变得地力贫瘠,保证持续生产能力。
还可以整体监控、平衡土壤的酸碱程度,不至于造成营养失衡。
一年又一年耕下去,可以不断改善土壤的耕性和肥力,使自然土壤(生土)逐步转变为适合作物生长的肥沃耕作土壤(熟土)。
只有这样,一块田地才能在经年累月之后,渐渐从荒地变成上等的熟田,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