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
数百位技术人员热烈的鼓掌。
发展了六年,从北平开始,逐渐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然后是南方江淮,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中华重工聘请了大量的工匠。
靠着自身的优势和体量,大量的匠户来到北平,加入了中华重工。
乃至发展至今,中华重工七级和以上的匠户,有了高达四百余人的丰盛成果。
眼前的四百余人,在北平可是有政治特权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哪怕是犯法也不会由地方衙门直接处理,而是由长史府派人全程监督。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对于技术人员的支持和扶持,乃至社会全方面的待遇,将会坚定不移的下去,并且最终定为祖制,万世不变也。”
朱高炽大声的说道。
观众席上,数百位技术人员更热烈的鼓掌起来。
当朱高炽讲完话后,二十位获奖的技术人员上台,由暂代管北平布政司的墨麟登台,由布政使出面颁发奖章。
这是朱高炽要求的。
以前是王府出面,以后不光王府出面,三司都要出面,形成官方上固定的风气。
在战场期,这些来自各地各工厂各司的技术人员,在散会后很快返回。
工匠是很聪明的群体,只是整体上比较沉默。
真正接触过工匠群体,会发现这个群体有点大智若愚的智慧,秦汉唐宋明,工匠都是比普通百姓生活要高一些的层次。
所以他们知道做什么对自己是最有利的,看得要长远些。
这部分群体声音并不大,但是他们默默的做着更多的事情,这是他们对北平最大的支持。
例如氨水和农药。
“第一家真正的化肥厂,设立于天津吧。”
朱高炽回应道。
化工是污染型工厂,现在可没有环保设备,天津靠海,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往大海排污,是世界都在做的事情。
朱高炽可没有这么高的奉献精神。
等大明排污个数百年,再向世界主动提倡环保,多么好的理由,让落后国家采取环保的生产方式。
“有了这家不受限的化肥厂和农药厂,以后田亩的产量不知道会增加多少呀。”
李友直高兴的笑道。
氨水的产量来自于焦炭炼制厂,焦炭炼制厂生产中的废水,也就是氨水被收入,最后制作成颗粒化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