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啊。
外放。
上限止步于此。
为了更长远的目标,那么还需要继续熬下去。
不过呢,国子监比府学生们少了不少的流程,例如科道考试,国子监们并不像府学生们,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最高学府出来的学生。
二十九岁的姜宾知,他知道自己不少的同窗,已经外放去了地方,甚至有人已经成分为了知县。
自己这样的年龄,来到文华殿,等于从头开始。
然后呢,继续表现优异,然后再谋求外放,没办法,大明用人制度这些年来,已经在太子殿下手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想要登上最前列的高位,必须有主政地方的经验。
看上去姜宾知已经落后那些同窗们了,但是姜宾知有信心,文华殿是一个加速器,在这里做得好,耽误几年的时光,未来会有更大的收获。
少年时期在读书社的意气奋发,早已经收敛了。
知己曹端前往西方三年了,音讯全无。
两人和好朋友们,当年在北平国子监创办的读书社也变了样,规模更大了,但是也更复杂了。
文华殿内。
朱高炽正与戴德彝商量都察院的事。
历史上朱棣与朱允炆的战争,牵连了大批的人,其中也有像戴德彝这样的御史,他们错了吗?换个角度来看,他们并没有错。
朱棣的正确,来自于他的成功。
永乐盛世,就是最大的正确。
所以戴德彝这批人肯定是错的。
但是呢。
今非昔比,这批为了大义不愿低头的文官们,特别是都察院需要这样的官员们。
“大明的对手,永远不在外部。”
朱高炽认真的说道。
后世的互联网兴起,科技改变了社会模式,所有人都可以交流,哪怕双方相隔十万里,哪怕双方一个是小学生,一个是大学生。
有了各色各样的言论。
甚至有贪官比清官要好的想法。
更甚至清官从褒义词沦为了中性词。
古人很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思考,并且有真正的指导。
有才无德,有德无才,有才有德。
不光东方如此,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
若一个人没有德行,他们认为,那么才能再高也难以实现,任何事务都不能交给这种有才无德的家伙去办。——西方十七十八世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