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强迫的。
正如后世七十年代的人们随地吐痰是常态,到了新世纪已经成为了极少数的现象,这是社会进步文明带来的现象,又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任何事物都是有迹可循,而且是必然的现象。
大明社会的工业发展,促动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表下,又是人们高度的自由活动,更频繁的交流才能有繁荣的贸易。
从南宋开始,经历过元朝,已经越来越保守的社会风气,从永乐朝开始,一波波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松动。
大唐时期,百姓们脸上的自信开始回到中土百姓们的脸上。
自信代表着开放。
开放是一股精神。
当下的大明比大唐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倍强盛于大唐,自然而然的孕育出更强大的文明精神。
但是历史的惯性也是巨大的。
虽然大明立国已经将近一个甲子,可是被奴役的记忆还在百姓们的心里,这些不可碰触的侮辱和伤疤,仍然牢牢的锁住人们的心里。
人们惧怕开放的社会。
担心会重蹈覆辙陷入北宋的失败境地。
北宋军事上失败的问题,绝对不只是对军权压制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更有聪明人,他们看到了更多,认为大道应该是那样子的,而不是这样子的,因为圣君的存在,他们的底气更足,一个很荒谬的现象。
陶鏴认为社会上人生来平等,谁也不比谁高贵。
人们讽刺他,嘲笑他。
甚至骂他是书呆子。
但是也有认可他的人。
果然,太子殿下捉拿陶鏴的消息在报纸上小幅刊登,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反应,只当做茶余饭后的闲事看待,但是也有人充满了关切。
有人告诉陶鏴,只要他认个错,事情就结束了。
陶鏴没有认错。
陶鏴开始了绝食。
他虽然无法对世人发声,但是他准备通过自己的性命来发声,告诉世人们,人生来平等。
陶鏴的绝食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起了层层涟漪。
官员们议论纷纷,文华殿内气氛紧张,朱瞻基坐在案台后眉头紧皱。作为太子,他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既要顾虑父皇,还要做好任何事情。
太子有自己的属官,但是没有人敢乱出主意。
陶鏴是当世的大贤,闹不好自己会身败名裂,在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