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期,那么就要从开始缴税之后过五年,然后才能进一步自由迁徙。
雒阳朝廷之前以税收手段宏观调控人口迁徙,通过政策的颁布,将中原地区限制的比较多,而边远地区的限制则比较少,所以发展的机会更多。
如此一来,一些有志于发展的人就自然而然跟着朝廷的政策迁徙到了边远地区。
之后,刘备打算再加上教育考试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将一定的教育资源倾斜到边远地区,以此在较为漫长的时间内引导一批人迁徙到边远地区定居,充实边远地区人口,减少核心地区的人口过于富集。
农业时代,一个地区的人口太多,未必是好事,一个地区的人口太少,就更不是好事了。
所以对于那些出身优渥地区的官员的疑惑与不满,刘备并未接受,而是强行通过了自己的决议,给了边远州郡地区相对而言更多的资源倾斜,而加重了人口富裕地区的学力竞争。
州考阶段是这样的规则。
到了选考阶段,规矩就稍微有些改变了。
根据州考阶段得到的各州学子们的考试成绩汇总情况,刘备和一众学部官员、各学科专业人员得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结论。
即公平竞争的情况下,中原地区的学子的学力普遍要超过边远地区学子的学力,他们的分数更高,成绩更优秀,边远地区除了凉州异军突起,成绩优秀者特别多之外,其他几个边远州都显得比较拉跨。
尤其是交州,就算得到了特殊照顾,也只有一百多个学子勉强通过州考得以进入选考阶段。
凉州算是因为得到了刘备的特殊照顾和最早起步,所以才能在学力方面追上中原地区,而其他地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优势。
虽然自从刘备进行教学改革以来,大家采用的教材已经不是儒家经典为主了,可是设置各州设置州学进行招生办学的过程中,中原地区还是比边远地区更快一些,而且生源质量也会更好一些。
中原地区那些经过多次政治风暴依然存续下来的家族子弟们在学习基础上还是超越了边地学子的,且经济状况也更好更能脱产读书,在贞观年间的学习历程也会更加轻松,更加集中注意力。
边地缺少经济能力,在建设州学、招募学子的过程中就更加困难,真正教学的起步时间和持续时间都不如中原地区,由此带来的双方学子的学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大家在教材方面的确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一方的跑道更加平整,一方的跑道则显得坑坑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