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却见一名年逾半百的文官,越众而出,拱手道。
“敢问陛下,何谓考举?”
这一句话,也是道出了不少大臣的心声。
自汉代以来,如何有效的选拔人才,也是令历朝历代的君王臣子,头疼不已。
其中最为著名的,自然是察举制。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另外,还有魏晋南北朝之时,所采用的“九品中正制”。
此法等于是有门阀世家垄断官僚集团,令寒门子弟再无晋升之机,无异于阻遏了人才的发展,更是有尾大不掉,形成利益集团的嫌疑。
而苏子墨打算进行的考举,却是准备依照历史上杨广所才用的“分科考试”之法,先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待到时机成熟,再顺水推舟的将之演变成一套完备的科举制度。
将考举的大致内容,与殿内群臣描述了一遍之后,不少人也是露出了迟疑之色。
虽说这考举之法,前所未见,但他们也隐约觉察到了,其中那一丝不对劲的地方,心中泛起了惊疑,但又不好慷慨陈词,当众驳斥。
毕竟红薯一事,群臣也是获益不少,在这种情况下驳斥君主之令,岂不是自寻死路?
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中,苏子墨也是微微点了点头,幽幽道:“既然如此,那考举之法,便在秋收之后,开始施行……嗯,第一次选拔的人数,却是不宜过多,便以百人为数。至于内容,便以明经、进士两科为准。”
说着,便是看向下方一名中年男子。
“此事便由虞卿负责,着令有司协助料理,不容有误。”
而被点到的中年男子,先是一愣,旋即越众而出,拱手道:“谨遵陛下之意,臣虞世南必当将此事料理妥善。”
对此,苏子墨也是淡笑。
眼前这位虞世南,也算是一名可造之才,在历史之中,更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原本此人仅是一名小小的起居舍人,并非得到重用。
但无意之间,让苏子墨得知了此子,又试探了一下对方的文才,发现的确是难得,这才开始慢慢提拔对方。
而科举制初次施行,看似简单,但若是处理得当,便是一笔巨大的晋升之资,日后虽说不上是平步青云,但位列中枢也是板上钉钉之事。
当然,这一切计较,下方群臣却是并不知晓。
仅有石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