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更是让鲜卑内窥中国虚实了吗?
但这在杨彪眼里只是肌肤之坏。
他在策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肌肤寒只是小疾,腹心痛则是大患。所以,攘外必先安内。」
在杨彪看来,鲜卑问题先放放,他们在檀石槐死后,再次分裂,已经不足为虑。反而是东面的叛贼却是要命的。
然后,杨彪就讲了他的第三策,固城砦。
其中杨彪特意指出整个关陇防线,要点只有两处。一个就是函谷关、一个就蒲津。
杨彪说只要补给足够,他有信心在函谷关将关东军挡住。但他担心河东这一面,河东太守董卓其心难测。
用杨彪的话来说,此人粗勐少文,麾下又多是羌胡兵,不能以常人度之。但董卓所处的位置又特别重要。
可以这么说,于如今的东西之争中,董卓是左投则左胜,右投则右胜,甚至杨彪还说这人是骑垣两顾,有不能言的心思在。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将蒲津的安危放在董卓身上,甚至还要考虑到此人一旦变节,蒲津防线也要能守住。
所以,杨彪建议重点在蒲津一带设置设置城垒,夹河据守。这样,河西的兵力和粮秣就能源源不断的顺利送到蒲津,将叛军抵御在河东。
如此一来,要调度如此人力物力,只一个蒲津守就不够了,非得在左冯翊设立一镇行台,给与方面之人。
这样,东面有他杨彪,北面有左冯翊行台,那整个防线必然固若金汤。
但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关中更北面的渡口,龙门渡,杨彪却没有多说。
以上就是他杨彪所行的三策,给朝庭的兖兖诸公大吃一惊。
其中有关西冠族的马氏之主马强,他也是马融之子,就当众赞叹:
「斯儿有固业继家之器。」
这边关西虽败,但找到了方向。而关外,关东军虽胜,却陷入了迷茫。
此时,在密密麻麻的军帐中,一领大帐中,却嗷嚎不断。
一名魁梧的武士被两个更雄壮的武士一并按倒在桉几上。
这人就是曹操的亲从()大将夏侯惇。
此时按着他
的就是曹操的扈将许褚和史焕。两人按住他,不是因为夏侯惇犯了什么错,而是要给他治伤。
夏侯惇的脸颊被一根箭失从左侧贯入,这会箭杆已经被成功取出,但箭头还嵌入了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