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之计,唯有开城献降,向大将军表明诚意,方能保太守性命,全河东郡上下之安危。”
王邑听了艰难的咽了下口水,瞪着大眼道:“我若投降,那苏曜真能饶我?”
卫觊一见王邑动摇,连忙加紧劝道:
“王太守,大将军虽威名赫赫,但并非一位嗜杀之人。”
“在下之前去其营中拜访,他便言说自己此次前来河东,乃是为了平定叛乱,恢复朝廷威望,无意为难太守。”
“您若主动投降,表示臣服,大将军或可念及您往日之功,网开一面。”
王邑闻言,心中涌起一丝希望,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是……我若投降,日后在朝廷之中,还有何颜面立足?”
卫觊微微一笑,说道:“太守大人,成王败寇,此乃天经地义。您若能保全一命,日后在朝廷中仍可发挥余热,为百姓谋福祉。”
“况且,大将军推行新政,废除三公九卿制,改设三省六部,正是用人之际。”
“太守只要能积极表现自己的诚意,那么归顺朝廷之后,大将军必会委以重用,以天下诸侯表率。”
卫觊的这番话一下子就打动了王邑。
在稍加思索后,他马上就明白了卫觊的意思。
苏曜改革体制,为天下难容,诸侯反对者众,迫切需要一些案例来体现自己的天命所归。
河内,他是靠武力镇压,诛杀王匡来树立威权,但这在天下人眼中终究显得过于残暴,容易落下话柄。
而河东郡,作为中原重地,其太守的归顺则能展现苏曜的仁德与宽容,让那些还在观望的诸侯们看到,只要愿意臣服,便有机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王邑深知,自己若能成为这样一个典型,不仅性命无忧,或许还能在朝廷中重新站稳脚跟,甚至获得更高的地位。
想到此处,王邑心中的挣扎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卫觊深深一揖:
“多谢先生教我,我王邑愿开城献降,向大将军表明诚意。”
卫觊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拱手道:
“太守英明,在下愿助您一臂之力。”
杨琦见状,面如死灰,他眼睛滴溜溜一转,便欲趁人不备施展脚底抹油之术。
然而,卫觊早就盯上了他:“杨兄这是欲往何处去也?”
杨琦脸色惨白,心中惶恐不已,他深知自己此刻若是逃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