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郡。
这是在山东青州东部,潍坊、莱州一带,濒临渤海。
天宝五载,李邕任北海太守,被称为“李北海”,杜有邻案爆发时,李邕险被柳勣牵连。后来因为薛白的关系,案子草草了结,但李邕年事已高,没两年便致仕还乡,如今的北海太守则是贺兰进明。
贺兰氏出自鲜卑,汉化得很早,远在北魏时便是外戚,至今也称得“高贵”二字。他们家与薛氏一样,出俊男美女,联姻皇氏者众多,贺兰进明祖上与武则天沾亲,他祖辈里有个颇有名气之人,叫贺兰敏之,以“年少色美”而闻名。
贺兰进明时年已四十六岁,他长了一幅好皮囊,年轻时俊俏无双,如今则儒雅有风度。他才学也很高,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诗写得好,好古博雅,风流有致。
这样一位人物,自然是看不上安禄山这种杂胡的。虽然安禄山大军过境,贺兰进明迫于情势,立即就望风而降了,但他深知大唐国力鼎盛、圣人英明神武,早晚要平定叛乱,对此忧心忡忡,深怕叛乱平定之后遭到朝廷的清算。
前两日,他倒是收到了常山郡袁履谦传告的檄文,有心响应,却又担心时机未到,朝廷尚未来得及出兵。
此事着实是不好把握。
“唉。”
是日天气炎热,贺兰进明身披素纱单衣,脚着木屐,坐在大堂上思虑着。
“阿兄,又有檄文了!”
他的弟弟贺兰至嘉匆匆从前院赶来,手持两个纸卷,先将其中一份展开在了他面前。
贺兰进明凝目看去,首先留意到的是那字迹,极端正大气的一手楷书,毫不掩饰笔锋中的杀伐之气,铁划银勾,大气磅礴。
“好字。”
再看内容,却是常山太守薛白所传告,自陈已杀叛将李钦凑、高邈,且从河东带来上万精兵,于井陉大破叛将蔡希德,斩首一千三百人。今传檄河北二十四郡,共倡大义。
相比于袁履谦的慷慨激昂,薛白这封檄文的字不多,内容却很有力。
贺兰进明动容了,连忙站起身来,道:“朝廷的大军到了吗?”
他不久前还害怕起事早了,此时却又担忧倡义反正得太迟了。
“这檄文里没说,可袁履谦说过朝廷已任命太子为大元帅,出兵三十万。”
“袁履谦说的不算。”贺兰进明皱眉自语道:“薛白怎不提?”
“平原太守颜杲卿也倡义了,阿兄看。”
贺兰至嘉又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