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请尚书令及仆射。”
等到皇甫嵩和荀彧抵达之后,刘辩问道:“此前朕曾提过,将尚书台拟定与审核诏书之权分于两处,卿等有何应对?”
皇甫嵩率先答道:“按照旧制,尚书令在时,诏书出于令之手,令不在,仆射代之。再之后,以诏书所应之曹尚书领之,确有缺乏审核之隐患。”
“起初,臣与文若商议,以仆射拟诏而以令审核之,然一旦两人中有阙职者,恐耽误正事。是以,臣与文若思虑再三,以为可在尚书台中另设官员,以领审核之责,私以为陛下可钦定数位侍中,侍中本为内臣,又无实职,正可为之。”
本质上来说,增添一项审核权是在削减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的权力,但皇甫嵩和荀彧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另外引入人选,其公心可见一斑。
而且刘辩记得,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的门下省长官便是侍中,如今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了吧。
不过对于刘辩来说,他身边的作为近臣的侍中可太多了,毕竟他一向人事不决便拜为侍中。
袁隗、马日磾、樊陵、曹腾、马腾等,就连皇甫嵩,身上也兼着侍中。其中如马日磾和樊陵,根本就在南方,一个管移民,一个修水利,全职的侍中如袁隗、马腾,刘辩也不敢……
刘辩忽然意识到,现在的袁隗确实可用,反正只是让他审核诏书内容而已。
而且,如此也能显露出他对分宗之后的袁氏的优待。
如今审核诏书的侍中在尚书台所能起到的作用肯定比不过有门下省在的时候,更不要说在理论上拥有直接顶着皇帝否则奏书的资格了。
至于袁隗之外的侍中名额,大可以擢选来自州郡的刺史二千石领之亦或是朝中高官领之,比如如今刘辩看得不怎么顺眼的杨彪。
以汉室如今尚书台加三公九卿的官僚体制,想要过渡到隋唐时候的三省六部,非一日之功。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作为实际上尚书台权力延伸的三公府属官众多,且三公有权自行征辟。将二者在名义上结合就已经不是简单的事了,遑论中间还夹杂着汉家官秩最高者,位同宰相的三公。
总之,先把三省的这一套“拟定、审核、施行”的架构立起来。
然后,刘辩忽然意识到,这么论起来,反而是如今的尚书台是中书省,侍中代表门下省,负责施行的三公府倒是成了尚书省。
……
“杨卿,事情便是这样,侍中于审核诏书之制初建,是以需要老成稳重之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