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两场神童试过关,就送去京城由太学校长考核。如果过关了,就安排在太学预科班读书,然后直接升入太学内舍。
大考之年,不设神童试,也就是三年考两届的意思。
每一届通过太学考的神童,基本不会超过五个,有时甚至只录取一两个。
大明恢复神童试已有二十年,真正过关的神童总数还不到80人。
这七十多个神童,其中有一半还没有长大,却已出了3个一榜、8个二榜、15个三榜。还有几个严重偏科,做了翰林院、工部、户部、兵部等衙门的伎术官。
当然,也有学废了的,年龄太小承受不住压力。
夜晚,官员和家眷们离去。
李清照给朱国祥说起此事,问道:“那女郎明年去考童子科,不会被考官给拦在外面吧?”
朱国祥问道:“这女郎是哪家的?”
李清照说:“浙江省参议赵鸣复的女儿。”
朱国祥笑道:“如果赵鸣复不拦着女儿,考官和差役自然也要给赵鸣复面子。《大明律·礼律》并未禁止女子科举,他们没有理由不让考。不过嘛,送去京城之前,肯定要先上报朝廷批准。”
“官家会同意吗?”沈有容问。
朱国祥哈哈大笑:“他肯定同意。别看那小子一本正经,从小到大都是个乐子人。朝中百官对女子科举越头疼,那小子就越想要看看热闹。”
李清照听得双眼发亮:“如果这个女郎,真从太学毕业考上进士,官家会让她做官吗?”
朱国祥仔细思考,说道:“太学里全是男子,一个女郎如果能承受多年非议,顺利在太学毕业并考中进士,那么必是不让须眉的大毅力者。这般奇女子,让她做官又何妨?”
还真需要大毅力。
且把自己代入那女童,十岁的年龄,就要一直承受非议,还要跟男子同窗多年,身边连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如果不能在太学毕业时录为进士,接下来还要承受屡试不中的压力,甚至还有家里催婚、未婚夫家催婚的压力。
挣脱如此多的牢笼而金榜题名,这般大毅力者,能以寻常眼光对待吗?
沈有容摇头叹息:“想想都难。换做是我,即便有其聪慧天赋,恐怕也会在太学读书时半途而废。”
李清照说:“可以给她们这类女神童更多选择。比如成功升入太学内舍,就随时可以选择退学嫁人,朝廷赐给其诰命之身。”
“也行。”朱国祥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