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告并未提高杨家。第三,廷尉府审理此案,是因原告千里迢迢进京,当有决断,不能敷衍推责。本案当由弘农郡廷尉府审断。第四,御史台若有其他证据,可另行提高。”
百姓们闻言,顿时议论纷纷。
“王廷尉所说有理。”
“确实有道理,杨成虽然是杨家家仆,可杀人的是杨成,地也在杨成家人头上,与杨家没什么关系。”
“对啊,我听说,还是杨家派人抓了这杨成,送到洛阳来的。”
御史台官员听到了议论声,但哪里肯就此罢休,心思急转,又道:“廷尉,这杨成乃是丞相族人,这御家不严之责,总不能推诿吧?”
尚书台的官员见御史台这边胡搅蛮缠,顿时冷笑道:“御史台还真会攀扯,这杨成所在的杨家,已出了五服,莫不成所有杨家之人有了过错,都要怪罪到丞相头上?御史台,就是这么办案的?全靠诛心?”
御史台官员被怼的有些脸色僵硬,还是梗着脖子道:“下官所言,若有不妥,还请廷尉指证。”
百姓们再次议论起来,冲着王朗指指点点。
王朗边上的少丞也面露忧色,目光担心的看着王朗。
王朗是众所周知的丞相的人,他要是有‘包庇之嫌’,必然被朝野群起攻之,非但不能解决这件事,反而会火上浇油,越发难以收拾!
尚书台的官员想要说什么,却一时间找不到话头。
刑曹等的官员则作壁上观,根本不参与。
现在,王朗是被架在火上火,进退两难。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王朗面不改色,与御史台的那官员道:“你所言没有道理,而且丞相也不在廷尉的审断范围内。不过,为了维护我大汉律的威严,本官以廷尉身份,手写一封信,劝诫丞相。”
说着,王朗拿起笔,稍作沉吟便写起来。
他这边写着,堂内堂外却炸开了锅。
御史台、尚书台、刑曹的官员满脸震惊的看着王朗,完全说不出话来。
王朗,要公开写信,劝诫丞相杨彪?
这不就是当众打杨彪的脸吗?
堂外的百姓更是大声议论起来,同样惊愕不已,完全没想到王朗会这么大胆!
要知道,这封信一出,不止是打丞相杨彪的脸,也会令王朗的仕途受损!
在所有人目瞪口呆中,王朗写好了,递给那御史台官员,道:“请过目。”
少丞连忙接过,递给那御史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