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得驻足观看。
招贤馆,是刘辩即位之初复起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招募人才,填补当时朝廷的大量空缺。
而随着刘辩、朝廷威望的逐渐恢复,尤其是‘大考’的异军突起,招贤馆已经实质弃用很长时间。
“公子,是要进去吗?”比少年小一两岁的书童见少年不动许久,不由得出声问道。
少年静静看着,道:“我听说,陈尚书时常来这里。”
书童转头四顾,道:“公子,是想见陈尚书吗?有主人的拜帖,公子可以随时去见的。”
少年默默无声,看了不知道多久,突然道:“等大考之后吧。”
说完,少年抱着书,走向御街。
御街上到处都是三三两两聚集的太学生,话语里‘曹操’二字几乎时时出现,仿佛所有人都在讨论‘曹操屠三城’一事。
“我听说,你们知道了吧?王廷尉调任吏曹尚书了!莫非是因为曹操一案?”
“我看未必,御史丞戏志才调任廷尉,戏志才可是颍川人,他对曹操早就看不惯,御史台查曹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鸿都门的那些贱民,见了王……尚书了?还是戏廷尉?”
“不知道,那些贱民狡诈的很,一见我们就躲,根本不肯说!”
“哼,贱民就是贱民,哪里知道家国大义,是非忠奸!”
……
书童听着,不由得看向少年,道:“公子,你说,朝廷在拖什么?曹操犯了这么大的事,难不成就不想处置吗?”
少年没有说话,也没有看两旁,径直的走着。
书童很好奇,忍不住的走近一点,低声道:“公子,你说,这个案子,到底会怎么样?即便那曹操是陛下的宠臣,也不能都屠城了,还当做无事发生吧?”
少年从容不迫,慢慢走着,道:“我与你说,你不得说出去。”
书童双眼一亮,道:“公子,你还不知道我,我的嘴嘴严了!”
少年瞥了他一眼,目中闪过一丝笑意,道:“这件事的根本,并不是曹操做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这么做。曹操是奉旨落实‘新政’中‘军政分离’一政,这是陛下的国政,是朝廷的决议,更是为了解决我大汉一大弊政,是必须要解决的。”
“今年是建安元年,陛下、朝廷下定决心,推动停滞的‘新政’,不说这屠城定有内情,即便曹操真的屠城了,陛下,朝廷也不允许曹操落罪。”
“曹操落罪,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