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独立的展厅,或者干脆有一个独立的展楼。这么多珍贵的文物,都既有文化上的研究价值,也有观赏价值。我的意思是跟上博合作,咱们出钱给他们盖一栋独立的展楼,就叫‘周不器博物馆’,专门陈列咱们的捐赠。”
伍雨的这个提议,引来了甄妤、宝珊、宁雅娴、薛姨妈和孙莞然的认同。
这是个小会。
除了周不器之外,在场的就她们六个,可以说是都赞同。
宁雅娴郑重其事地说:“应该这样,总不能黑不提白不提的就把价值这么高的文物都送回去了。不说著书立传,总得要立碑刻文。有一个专门的展楼,可以是上博附属的博物馆,才能有持续性的效果。”
薛宝珊轻声道:“以后应该还会买古董吧?要是买到了冥器,也会捐吧?我觉得应该这样,可以和上博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以后所有的捐赠文物,都放在这个‘周不器博物馆’里,就不用总是各方联络了。”
“对,就应该这样!”孙莞然说得很干脆,“盖一栋楼,竖一个碑,把丰功伟绩都写下来。免得捐款了一次,热度过了,就又都骂你是一毛不拔的资本家。有一个捐赠的独属博物馆,时不时地多做宣传,让全国人民知道你的奉献。”
周不器觉得这样的思路挺好。
这些年,国外有很多华人藏家想把藏品捐回国,却没有什么渠道。就算有渠道,也都充满了担心。
别他们收藏了一辈子的宝贝,捐回来之后,成了个别一些人的私人物品,甚至被一些人从中倒卖了。
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影响太恶劣。
很多藏家对此就很警惕。
捐给国外的博物馆了,至少能几百年上千年的存留下去,这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可是拿到国内,就有点说不准了。
很多人都是倾尽一生的财富在求购文物,视同生命,就希望这些藏品能代替自己永远的活下去,而不是被倒卖、损毁甚至砸碎。
如果周不器开个头,做个表率。
就可以让很多人心安。
就会有更多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古董回到国内。
薛姨妈奇怪地问:“既然要自己盖楼建博物馆,为什么不做成私人博物馆?”
“私人?私不私人的,最后还不都是国家的?”周不器摇摇头,“要是占了个私人名义,怎么能体现出咱们是捐赠?干脆就一步到位,直接就捐给国家。我觉得这样挺好,捐给国家,挂靠在上博名下……嗯,管理权最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