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这册图纸的时候,匠人们自然是非常惊讶。
当然,免不了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苏毅心中早有预料,便耐心地为他们说明着。
光看图纸也不行,于是,苏毅又带着众人去认那些建筑组件,并且一个个都做了解释。
慢慢地,对于图纸,这几个匠人终于明白了一些。
在苏毅的引导下,他们对其中蕴含的现代建筑原理,也逐渐明白了一些。
尤其是那个老匠人,掌握得非常快。
对于这份图纸,他已经看懂了七七八八。
这让苏毅有些感叹,中华大地,果然是能人辈出。
数百年流传下来的文明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苏毅忽然想到,这个老匠人可能以后会有很大的用处,因此,他便问了其姓名。
老匠人说,自己名叫张工,因为祖祖辈辈都在做工,这才起了这么个名字。
至于字,老匠人并没有。
在研究图纸的过程中,苏毅注意到,活动板房是通过扣件连接镀锌钢管。
对此,苏毅不由长出了一口气。
幸好不是焊接或者其他更复杂的技术,否则,还真有点不容易搞定。
不知不觉间,三天的时间已然过去。
在这期间,建筑图纸研究得差不多后,苏毅决定先修建一座活动板房试试。
只有从实践中探索,才能更快地进步。
工匠们先打好地基,再照着图纸,尝试着搭建板房的框架。
士兵们则负责搬运建材——镀锌钢管、屋架、立柱等等。
不出意料,第一次尝试很快失败。
第二次、第三次尝试也相继失败。
不过,苏毅与张工等一众匠人并没有气馁,而是从失败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终于,在第六次尝试的时候,一座活动板房平地而起,成功修建起来。
万事开头难,当成功突破第一次后,后续也就变得简单起来。
张工这位老匠人教导其他工匠如何去修建活动板房,赵云、刘封则率领着士卒从旁协助。
按部就班走上正轨之后,苏毅也终于能清闲一些。
就在这天,从城外来了一伙难民,人数有三四千之众。
他们报上苏毅的名字,请求得到收留。
苏毅得知后,思索片刻,这才回忆起,他们是先前苏月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