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图如此墙头草,看到刘备阵营势力强大、看到袁谭在过去一年渐渐不支,就彻底起了抛弃故主为刘备前驱的念头。
这一点,在见到郭图之前,着实是有点出乎诸葛瑾预料了。
他知道郭图是个明哲保身之人,但真没料到能明哲保身到这种程度。
既然如此,大家把话说开后,后续的工作倒是简单了。
郭图本以为条件谈妥,诸葛瑾会立刻放他回去复命,但诸葛瑾却始终待人如一,依然让郭图走流程走完了全套,让他稍微多住几天,参观参观刘备治下琅琊郡的变化。
顺便参观一下刘备阵营新培训的信鸽传递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还当着郭图的面,写信给刘备请示,让刘备亲自郑重书面回复、如果将来郭图辛毗等人归顺,并且说服袁谭来投,各自能给他们什么条件。
郭图觉得这种事情似乎有点没必要了,但诸葛瑾却很认真,他就是要让郭图真心坚信,刘备答应的一切条件都是会兑现的,含金量非常高,不是一时哄哄人的。
郭图只觉眼界大开,他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了大半辈子,还真没见过这种说话绝对算话的诸侯。
哪怕是当年袁绍活着的时候,也就是对功臣画大饼,遇到急难的时候会许诺得过分一些,等危机度过后,真正论功行赏时,总会稍稍打点折扣。哪有跟刘备这样,不能随便答应人,但答应了就是真打算完全兑现、一口唾沫一个坑的。
不过凭良心说,在赏罚分明这个问题上,袁绍也不算什么雄主,这点他还不如曹操呢。
而曹操属于赏罚分明,却绝不“言出必践”。利益分配和酬勋方面,曹操是非常分明的,很有法家之风,但说话算话方面,伪诈就不少了。
这两点,袁绍连第一点都没做到,曹操做到了第一点做不到第二点,刘备是打算连第二点也一起做的,至少诸葛瑾和诸葛亮会这么要求他。
(注:历史上刘备死后,诸葛亮全权治蜀那九年,也能算是“既赏罚分明”,又“言出必践”,曹操是执行了前半套,只有赏罚而无诚信,诸葛亮是又有赏罚又有诚信。
所以陈寿才敢在晋朝这种朝代写书时、评诸葛亮“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我也一贯很不认同易中天说“诸葛亮的法家之治和曹操的法家之治非常相似,他们俩是汉末三国法家之治的杰出代表”,我认为哪怕只对比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