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主持政事堂议事。
遇重大事务,召集群相一起议事商决。
平时下朝后,宰相们各回本衙,处理本衙事务。
送到政事堂的奏折,由宰相们议论,给出相应的处置方案,他们将处置的方案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外。
轻重缓急等,贴不同颜色的纸。
贴纸完,再交回通政司,再次抄录存档,然后送御书房。
不过,明朝是太监御批。
到了这里换成翰林学士批阅,皇帝掌控最后审核权。
群相议政,翰林审批,皇帝最后裁决,能避免权臣奸相,缺点是效率有些低,会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
可至少,优点大于缺点。
他如此勤政,可后世子孙未必这样勤政,于是给子孙找下一个偷懒的办法。
到了那时,可能皇帝连续十年不上朝,可朝廷还是稳定有序。
皇帝事事亲为,这样效率高,适合于打天下的时代。可如今天下太平了,要从战时机制,过渡到和平机制。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打天下,已经初步完成了,接下来该制定政策,维护天下稳定。
打天下,要侧重效率;可守天下,却是要重平衡。
要借鉴宋朝,宋朝很好的解决了藩镇割据,宋朝之后,再无大范围的分裂,藩镇割据少了很多。
这一点,宋朝做的很好。
“陛下!”
这时,萧美娘走来,随即盈盈一福,凌云髻上的凤鸾花冠垂下的珍珠轻轻晃动,细腰纤纤欲折。
项羽淡淡道:“最近可好?”
“一切尚好!”
项羽说道。
萧美娘走到桌边往砚台里兑水,准备帮他磨墨,只是看着师妃暄略有敌意。
项羽喝了一口茶水,继续批阅奏折。
这一次,翻阅的是密折。
在常规奏折之外,又是设立密折制度。
普通的奏折,经过的程序太多,容易泄密,于是又有密折制度。
密折,上书人亲自书写,不得代笔,直接传到宫内保存,直接传递给皇帝。
密折,减少了中间环节,效率大增,可让皇帝对天下的局势掌握更加清楚,甚至地方与中央,内廷与外廷,形成新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对各个宰相,还有翰林院形成制约。
比如地方水旱灾情,哪里出现了大的贼匪,又或哪里有人造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