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通常待上一个多时辰便会离开,当然也有例外。
例如今日,皇帝刘恒就一直呆在奉天殿中,见有人已经写了不少便起了兴致走下丹陛,打算先瞅瞅看看这一届的贡士中有无贤才。
他没有先去正奋笔疾书的贾琮那儿,反而一路走到了第十一位的桌案旁。
按说皇帝老爷站在旁边不动了,一般的考生还不得吓得手抖。但宝玉这个人只要将心神陷入一桩事后,就根本不会注意到旁边的异常。
附近几个考生手心都出汗了,他依旧在纸上奋力的“喷”着古往今来的昏君,谏言皇帝要做个好人……不对,做个贤明的君主,亲贤臣远小人,哀百姓之疾苦,叹民生之多艰。
刘恒刚开始还觉得贤妃的弟弟文采不错,这策问写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可渐渐地,脸上的微笑就消失了。
什么意思?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是朕识人不明?边疆烽火不断是因为朕不够勇武?民生多艰是朕做不到调和阴阳?
第一张的答卷上,宝玉通篇都在喷,第二张的答卷上都是教皇帝做人,这两张差点把刘恒气的一巴掌拍死这个便宜小舅子。
好在他耐心不错,看到了宝玉的第三张答卷。
农为本,均田以安民心。降低农人的赋税徭役,减少民力损耗。
嗯,这一点还有点意思,虽然稚嫩了些……
商人逐利,可驱利诱之,以利益换取其手中的土地,收归国有,放于农人手中,行均田安民之策。
这个也不错,可以细化一下试一试。海贸那边的规模不断扩大,那些商人见到了海贸的巨大收益,早就坐不住了,倒是可以试试利益交换。
宝玉的第三张答卷谈及了农、商之间的矛盾与问题,虽然很多地方在皇帝看来幼稚的可笑,但也有不少真知灼见。
特别是土地国有制以及均田安民的看法,让皇帝陷入了沉思。只要百姓手中有可供糊口的耕地,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乱不起来。
关于商业方面的看法稚嫩了些,就国朝的那些豪商巨贾,吃进肚子里的肉哪里会轻易吐出来,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算了,贤妃的弟弟是宠大的,能有如此见识已经高出绝大部分考生了。至少喷朕也喷得言之有物,不像旁边那个,还在纸上歌功颂德呢。
朕拿朝廷遇到的问题求治国之策,不是让你来高呼万岁的!
刘恒见宝玉在兵事上的看法新见不多,便含笑点了点头,背手转向了别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