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大权在握的样子,可是谁都明白大明到底是谁说的才真正算数。
或许有一天朱允熥可以一言而决,做到真正的口含天宪等等。但是现阶段来看,只有太上皇不反对的时候,承康皇帝才可以做到独断乾行。
这就是事实,朱允熥心里清楚。百官也心里清楚,只是他们根本不敢表现出来罢了。
看着这几个重臣不敢多说什么,朱允熥也不勉强,“你们回去再仔细想想,朕觉得一直严刑峻法不好,只是也不好过于宽纵,这里头的分寸你们先衡量。”
六部尚书都松了口气,只要皇帝不是要求他们立刻表态就行,回去再慢慢的琢磨之后,说不定就可以想出来一个比较好的应对之策了。
现在六部尚书最为担心的事情不是其他,就是担心当今天子在逼他们表态、在逼他们站队。
甚至仔细想一想最近发生的事情,他们甚至会怀疑当今天子和太上皇有了巨大的矛盾,这一切其实都已经体现出来了。
比如说太上皇一意孤行的回乡,当今天子根本就不阻拦,这很有可能就是出现了巨大的矛盾,只是宫闱之内的事情外面的人没办法知道而已。
洪武皇帝主张严刑峻法,他一直都是坚持乱世用重典,所以在乱世结束之后社会的秩序在较快的速度稳定下来了。
洪武皇帝的严苛也起到了效果,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一些贪官污吏出现。不过实事求是的来说,现在的吏治是相对比较清明,主要就是很多的贪官污吏被吓唬到了。
这些都是看到了效果的,好像继续坚持下去肯定没有坏处,说不定可以让吏治继续保持清明。
可是如今的天子认为需要稍微的放松一下政策了,毕竟如今实在是太高压了。一直都是处在最为紧绷的状态显然也不是好事,说不定崩的过紧什么时候就断了弦。
这些也都是有可能出现的事情,这些也确实就是朱允熥担心的事情。
一直采取高压的政策,这显然不合适,但是他肯定也不会因此一下子宽松无比,要不然有些人势必是有恃无恐,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找到其中的平衡非常重要,毕竟老朱已经打好了基础,在这么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变动,这对于朱允熥来说也是应该做的事情了。
等到六部尚书离开,朱允熥笑着问道,“他们几个是不是给吓着了?”
道衍实话实说,“回陛下,臣以为诸位尚书大人们确实有些心惊。”
夏原吉也不隐瞒自己的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