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担任此重任呢?
兴修水利可是一项技术活,不是一般人能懂得,又能精通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大才。
特别是在陌生的地方,光摸清楚众多河流的地势高低,只这项开端,就是巨大的工程。
精通治理修建大规模水利的人,都能在史册上留下大名。
例如前明永乐时期,大规模的修建水利,从尚书到地方乡绅,只要有功劳的,都记入了明史。
包括大周立国之初。
不论是治理黄河还是兴建大规模水利的组织者和专家,都计入了史册。
而这种经验型专家。
只有官府中,相关方面的衙门,才有可能涌现出来。
可是自从太上皇退居幕后开始,各种原因下,多年都未有治河与兴修水利的工程。
谁也不知道这方面有没有人才。
毕竟这么多年。
老一代的人都去世了,新一代的人则没有经验。
万一精挑细选,结果找了个志大才疏,口若悬河,实际是个绣花枕头的人。
追究他的责任是其次。
巨大的损失,金江镇可承受不起。
沟渠要是没有建好,不是闹着玩的,不但白费了修建时的积蓄,一个不好,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特别是将军的计划,如此规模的水利工程。
修成了,辽东将是另外一个金陵。
修坏了,辽东恐怕未来多了几处洪流。
林如海在国内当官多年,结识的人多,不是谢友成等人可比,哪怕是贾鉴,在国内的地位远不如林如海,更难接触到相关方面的人。
推荐好了人才,功劳不大,但要是推荐坏了,责任巨大。
一眼就看出了危险的林如海,没有夸口推荐,而是极为慎重,不敢轻言。
“难道连林公也找不到人吗?”
唐清安郁闷的问道。
让他治河修渠,哪怕把他一身剐干净了。
在看不到头的河流,超远的距离下,如何判断走势,土地高地,做到兴建工程后不会导致水灾,恐怕他连门都摸不到。
术有专攻。
林如海为难的皱眉。
他不是不敢担责的人,能在巡盐御史上坐稳多年,没有担当是不行的。
“此事太过重大,不好轻易决定,容我回去细思一番,不找到妥当人,是绝对不能动工的。”
林如海的话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