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国家的学者,皆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方国家的学者,总理,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
唐清安没有提对儿子背书的看法,而是继续说道。
“战争是老百姓最不愿意的,所以权贵不可轻易使用,使用的权贵,要怀着悲痛的心情,取胜更不可自鸣得意,因为自鸣得意的权贵,必定以杀人为乐。”
战争。
父亲的话,让唐晏乾又想起了流亡的经历。
根据他的认知,一些事情,他觉得能对得上,还有一些事情,他又觉得对不上。
虽然父亲一向鼓励他提问,可是他越来越不敢问。
他害怕自己问的太多,父亲会对自己失望。
唐清安不知道儿子能不能明白他的意思,认知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
因为他前世的职业经验,知道强硬的灌输,永远只能让孩子流于表面。
孩子会按照你的要求做,因为他弱小。
但等他强大的那天,到了他自主的时候,终将恢复本性。
例如历史上的万历皇帝。
小时候在母亲强硬的压迫下,学会了顺从,获得了朝臣们的称赞,但等他亲政的那天,儿时的表现,只坚持了数年而已。
自己的孩子,需要学习政治。
因为永远都有差距,中外都不可能消失。
他教过的班级中,有九岁的孩子,已经懂的拉拢人,主动邀请他的孩子,去参加一场官方的活动,并且带他的孩子去他家里,亲手蒸了一道食物款待。
接人待物令人惊叹。
孩子是不懂得,因为他背后大人常年的教导。
更多九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保持着内心的纯真。
古代更是如此。
唐清安因材施教,既然长子早熟,就应该教他更多,他应该学习的知识。
他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